首页 > 外交部 > 组织机构 > 军控司 > 发言与文件

努力增进互信 实现合作共赢——王群大使卸任裁谈会主席的讲话

2011-05-26 19:10

尊敬的托卡耶夫秘书长,
各位大使阁下,
各位同事,各位朋友:

  中方自3月22日就任裁谈会主席以来,秉承公平、公正、公开、务实的精神,根据裁谈会议事规则,在各方通力支持下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是召集8次全会,其中3次讨论工作计划问题, 最大限度探寻各方共同点。二是安排9次非正式会议,主要就四项核心议题,特别是“禁产条约”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三是在全会上就裁谈会扩员问题交换意见, 并与各地区组协调员及38个观察员国代表就此举行了对话会。四是与民间社会代表就裁军相关问题进行了对话。五是与包括裁谈会轮值主席国、各地区组协调员国在内尽可能多的成员国,保持密切沟通,共举行了近80场磋商,认真听取各方建议。六是完成裁谈会秘书长的交接工作。

  各位同事,

  这两个多月来,我从我的前任,尊敬的加拿大和智利大使,从在座各位同事的做法和看法中获益匪浅。我愿真诚地感谢他们。同时值此我即将结束主席任期之际,回顾上述点滴,我本人感触良多,也愿借此机会与各位分享。

  各位同事,

  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尽管各国有不同的安全关切和主张,但今年以来大家都体现出更强的政治意愿,努力维护裁谈会在多边裁军领域的权威和地位。

  裁谈会虽无“轰轰烈烈”的成就,但它在“平平淡淡”中务实地开展着工作。各方都积极地把各自的政治愿意转化到具体行动中,都以认真、建设性态度参加了正式全会或者非正式会议。在平淡中我们看到了各方的不懈努力,知难而进的进取精神。

  在关于工作计划问题的全会及“禁产条约”问题的非正式会议中,各国都踊跃参加,发表了富有启发性的看法。不少国家还派专家参与相关讨论。使得上述会议讨论深入务实,互动热烈,促进了各方对这些重要问题的相互理解。

  在有关扩员问题的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到,菲律宾等众多观察员国要求加入裁谈会的殷切希望,更可从中看到国际社会对裁谈会的信心和期待。

  由此可见,尽管面临不少困难,裁谈会还是个好的多边裁军谈判机构,裁谈会还是有希望的多边裁军谈判机制。

  各位同事,

  在就任裁谈会主席前后,我曾就如何打破裁谈会僵局,尽早启动裁谈会各项实质性工作,特别是“禁产条约”谈判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中方的看法。今天在卸任主席之际,我想在此基础上并结合中方主席任内工作的一些体会,谈谈中方的三点看法。

  一、打破裁谈会僵局,要树立信心,不能因畏惧而退却,甚至放弃。

  目前,在谈裁谈会时,“信心”一词似乎已成了一件“奢侈品”。不少人总觉得裁谈会已“瘫痪”。近一段时期,更有人在推动“另起炉灶”在裁谈会外启动“禁产条约”谈判。

  在“禁产条约”问题上,首先应当清楚,我们的目标是什么。中方主张裁谈会通过“好的谈判”达成有关各方都普遍参加的“好的条约”。前几天,我曾问一位同事,如到裁谈会外“另起炉灶”谈判“禁产条约”,有些关键国家不参加怎么办?

  那位同事回答得很干脆:“相对于业已‘瘫痪’的裁谈会,我宁愿到裁谈会外另起炉灶谈‘禁产条约’。一些关键国家参加不参加无所谓。当前的裁军进程不能停滞不前,我们必须行动。”

  我想说的是,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的,不能仅为行动而行动。裁军、防扩散事关各国安全,更是如此。在此问题上,我们要有应有的历史责任感。如果“另起炉灶”目的是要达成“禁产条约”,那么首先就要搞清楚“禁产条约”目的又是什么。如果没有主要具备裂变材料生产能力国家的参与,即使在裁谈会外达成“禁产条约”,又有什么意义?在此情况下,又怎么能真正实现防止核材料扩散的目标?

  要“另起炉灶”并不难,难的是如何能确保所有关键国家都在其中,难的是新的或其他机制是否能真正起到裁谈会的作用和效果。

  因此,在“禁产条约”问题上,是继续走裁谈会的路,还是“另起炉灶”,这个问题宜三思而后行。

  美国罗斯福总统曾说过,“我们不得不畏惧的唯一东西,就是畏惧本身”。确实,且不说裁谈会目前实实在在的建设性工作,如果说裁谈会真处于“瘫痪”状态,我想,首先是因为那些毫无道理和毫无根据的畏惧,“瘫痪”了我们的努力,使我们畏葸不前,甚至不进而退。

  诚如大家所知,裁谈会确有诸多困难。但放眼世界,当今哪个多边机制没有这样那样的困难?这让我想起中国的一句古话,“家家有本难念的经”。重要而可贵的是,从普通人家到皇室贵胄,每个家庭都恪守这样一个信念:“患难与共、同舟共济”。不久前的英国皇家大婚庆典上,全球几十亿人就曾共同目睹威廉王子和凯特公主在主婚人面前,相互询问对方此生能否“荣辱 与共,不离不弃”。这情景感人至深,令人潸然泪下。

  可见,能够长久维系一个家庭的,不仅仅是爱情,更重要是相互信赖,共享荣华、共赴时艰;不仅仅是誓言,更重要的是实实在在的行动。一家如此,一国如此,一多边机构如裁谈会者,亦复如此。

  二、打破裁谈会僵局,要抛弃政治歧见。

  中国主席任内,裁谈会工作总体是按第565号文件有序地进行的。为此,我要感谢各位同事的配合和支持。同时,我们不妨回顾一下,在3月22日中方提出第565号文件后,为什么裁谈会又一度转到第566号文件,此后又转回到第565号文件?

  第565和566号文件都是成员国同意的,但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插曲,这一过程又说明了什么?我觉得,上述过程至少说明了两个问题。

  一是裁谈会内还有政治歧见,应予抛弃。在裁谈会内,对于“禁产条约”谈判问题,国际社会有共同目标,防止核武器扩散、促进核裁军符合各方利益。各方应努力聚焦这一共识,务实开展工作,不能戴有色眼镜。要努力增进信任,携手共进,实现共赢。

  二是裁谈会是个成熟的机构。上述过程既反映裁谈会有分歧,互信不足,也反映裁谈会有能力妥善处理分歧。有分歧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回避分歧,或因畏惧分歧而通过一味施压处理分歧。信任、理解、对话、沟通,才是消除分歧的良方。从上述插曲,我也从另一个侧面看到了裁谈会的希望。

  三、裁谈会要打破僵局,除了要树立信心、加强政治互信,运用政治智慧外,还要有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我们要善于从细微之处努力寻找和发现正在形成中的有助于达成共识的好苗头,特别是要注重实效和目标。

  从中方主席任内工作看,裁谈会要取得进展是有基础的。我想举两个例子加以说明。

  例如扩员问题。不少人认为这是个“禁区”,谈不得。但在最近的会上各方关于该问题的讨论就很好。就扩员问题的实质而言,各方都十分重视那些对军控、裁军事业,包括对《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审议进程做出贡献国家的作用和入会愿望。如果按照裁谈会议事规则,本着先易后难精神,通过对话与协商,这一问题就有望取得进展。

  又比如,裁谈会工作计划问题,我认为,目前要达成工作计划,裁谈会已有一定的基础。

  一是裁谈会CD/1864号文件是个平衡的文 件,它的平衡体现在各方面。这是个好的基础文件。从各工作组的授权到具体内容,以及各工作组之间都是平衡的,也有内在联系。比如,在授权上,有的是“谈判”,有的是“实质性讨论”,有的是“交流意见和信息”。从具体内容上讲,有的是“条约”,有的是“如何采取实际步骤”,有的是“有关问题所有方面的建 议”。

  二是在裁谈会工作计划问题上,目前的分歧是,有国家坚持“禁产条约”工作授权必须是“谈判”,有的则主张“讨论”。但另一方面,我们要看到,迄今为止,裁谈会内没有任何一方反对在全面、平衡工作计划基础上,就“禁产条约”问题开展工作。事实上,所有各方,特别是今年以来,都以认真、建设性态度参加了包括“禁产条约”问题在内的各项裁谈会工作。这就是共识的基础。

  有人认为上述共识基础微不足道,但我认为不应轻视。而有关“禁产条约”工作授权的“谈判”与“讨论”之分,则不宜看得太重。毕竟,工作计划不是语言学著作,我们不应拘泥于措辞本身。一个不言自明的事实 是,只要最终能达成条约,回过头来看,相关过程就是“谈判”。相反,即使现在同意启动“谈判”,要达成条约遥遥无期,这一过程也很难称之为“谈判”。

  因此,要搞清楚我们到底要什么,是“谈判”这一措辞本身,还是“禁产条约”。如果真心希望达成上述条约,就应以各方具有较多共识的裁谈会1864号文件为基础,寻求启动实质性工作。

  各位同事,

  中国有句古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们相信,只要各方坚定信心,同舟共济,致力于合作共赢,实现共同安全,裁谈会必将“拨开迷雾、重现阳光,再现辉煌”。

  最后,中方祝贺哥伦比亚就任裁谈会主席,中方将全力支持和配合哥方主席任内工作。

  谢谢各位同事。

返回顶部
信息提示

您即将离开外交部门户网站,跳转到其他网站,
是否继续访问?

继续访问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