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先生/女士,各位同事,各位朋友:
很高兴参加本次“网络安全、信任与隐私”全会。
我们正身处数字化时代。信息通信技术日新月异,数字科技创新不断涌现。网络与人们生活深度融合,带来巨大数字机遇和红利,已成为驱动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
与此同时,网络空间也给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新挑战。从世界范围看,网络安全威胁和风险日益突出。网络侵害个人隐私和知识产权时有发生,网络攻击和网络犯罪大幅增长,网络恐怖主义成为全球公害。网络空间全球治理严重滞后,对维护网络空间安全和良好秩序形成严重制约。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网络“假新闻”泛滥,大规模用户数据被泄露和滥用,各方“信任赤字”不断扩大,暴露出网络安全的深层次风险。
面对这些威胁和挑战,国际社会应群策群力,努力实现普遍安全和共同繁荣。我认为,在此过程中需要把握好几点:
一是坚持以合作共赢为目标。网络空间互联互通,各国利益交融、休戚与共,必须坚持共商共建、和平合作。当前网络空间事端频发,难以溯源,通过武力、威慑、施压和制裁不但实现不了自身安全和发展,反而会增加网络空间的不稳定性,减损国际互信。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是针对网络空间特点提出的创造性的应对思路,旨在推动各方以同舟共济精神,共同营造公平公正、更加包容的网络空间氛围。
二是坚持发展与安全并重。网络安全水平的提升与经济发展和能力建设的增强互为基础、相互促进。一方面,我们要把握发展这把解决安全问题的“总钥匙”,坚持在发展中促安全,致力于弥合“数字鸿沟”,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努力补齐全球网络安全短板。另一方面,我们要坚持以安全保发展。既不能追求绝对安全牺牲发展的活力,也不能以市场自由化、贸易自由化为由,回避必要的安全监管。
三是坚持以规则为基础。网络空间是一个新疆域,没有规则,就没有安全和治理。制定各方普遍接受的网络空间国际规则,是维护网络空间和平稳定、增进互信的关键。我们应汲取过去几年的有益经验,坚持多边参与、多方参与。搞“小圈子”,甚至搞网络军事同盟,为自己量身定制所谓“规则”,不但不能被普遍接受,反而会引发对立和对抗。当前形势下,联合国进程应更具包容性,让更多国家参与进来,实现网络空间的公正、合理、长效治理。
四是坚持全方位、多层次的工作模式。多年的实践表明,政府、互联网企业、技术社群、国际组织、民间机构、公民个人等各类行为体都在网络空间国际治理中发挥着与自身角色相匹配的作用。要鼓励各利益攸关方发挥各自应有的作用,大家的事大家一起商量。要加强各行为体、特别是业界的自律,推动维护网络安全、保护公民隐私。要努力实现互联网资源共享、责任公担,走出一条互信共治之路。
各位同事,
今年来,国际社会维护网络安全的努力不断取得积极进展。全球层面,联合国信息安全政府专家组达成了三份有份量的报告,就《联合国宪章》适用、负责任国家行为规范等达成突破性共识,为网络空间规则体系确立框架和方向。信息社会世界峰会既有共识不断巩固。G20、APEC持续凝聚数字经济发展和合作新共识。地区层面,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东盟地区论坛在网络空间规则和信任措施方面开展了探索性、机制化的合作,形成不少区域性共识、最佳做法和倡议,为全球网络安全增添新助力。
中国政府坚定支持并参与相关国际努力,为世界网络安全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指引下,我们正大力实施网络强国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发展分享经济。在此过程中,我们积极制定实施相关立法和举措,切实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精心呵护公众对网络空间的信任,努力实现国家安全、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的有机统一。阿里巴巴等大型互联网企业还签署《个人信息保护倡议书》,在加强企业自律方面做出有益尝试。
中国愿同各方携手努力,推动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创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有序的网络空间。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