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交部 > 组织机构 > 军控司 > 发言与文件

中国代表团在《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第十一次审议大会第三次筹委会上关于核不扩散议题的发言

2025-05-07 12:11

主席女士,

今年是《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生效55周年。半个多世纪以来,《条约》为防止核武器扩散、推动核热点问题解决、增进各国普遍和共同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当前,个别核武器国家迷信实力至上、奉行本国优先,将狭隘的地缘政治私利凌驾于核不扩散公益之上,严重损害《条约》权威性和有效性,严重冲击国际核不扩散体系。

当前形势下,加强以《条约》为基石的国际核不扩散体系、消除核武器扩散风险,对完善国际核领域全球治理、促进全球和平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各方应利用本轮审议周期的最后一次筹备会,积极探讨核扩散挑战的应对之道,凝聚广泛共识,采取切实行动。对此,中方有以下主张和建议:

第一,坚定做核不扩散事业的“维护者”。《条约》缔约国应切实履行核不扩散义务,尚未加入《条约》的国家应尽快以无核武器国家身份加入,并将全部核设施置于国际原子能机构保障监督之下。国际社会应支持建立中东无核武器及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区的努力,地区国家及核武器国家、尤其是《条约》存约国应积极参加2019年启动的国际会议进程。核武器国家应尊重无核武器区法律地位,尽快签批所有开放供签署的无核武器区条约议定书。中方愿率先签署《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议定书。国际社会应促进国际原子能机构全面保障监督协定和附加议定书的普遍性,同时支持机构本着公正、客观、透明的原则提升保障监督效率和有效性。同时,应坚决反对个别国家泛化国家安全概念,将出口控制当作地缘政治博弈工具,损害无核武器国家和平利用核能权益。

第二,坚定反对核不扩散秩序的“破坏者”。个别核武器国家在核扩散问题上大搞“双重标准”,对所谓的地缘政治对手极限施压,同时强化“核共享”和“延伸威慑”安排,放纵无核武器国家盟友讨论“自主拥核”,严重侵蚀国际核不扩散体系。地区安全架构不能建立在核扩散之上。有关国家应采取措施切实降低核武器在国家与集体安全政策中的作用,不得在任何地区以任何方式复制新的“核共享”和“延伸威慑”安排。

美英澳核潜艇合作系核武器国家首次向无核武器国家转让核潜艇动力堆及数以吨计的武器级高浓铀。有关合作挑动集团对抗,刺激军备竞赛,破坏地区安全,造成严重核扩散风险,违背《条约》目的和宗旨,包括中方在内的很多国家都坚决反对。2023年以来,中国常驻维也纳代表团举办三次研讨会,深入探讨美英澳核潜艇合作所涉法律、技术、程序等方面问题。《条约》审议进程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应继续通过开放、包容、透明、可持续的政府间进程,深入讨论三国核潜艇合作对机构保障监督体系带来的冲击和挑战,以协商一致方式做出决策。

第三,坚定做核不扩散治理的“建设者”。当前国际形势变乱交织,地缘冲突此起彼伏,有关各方应致力于促进朝鲜半岛、伊朗等热点问题的政治解决,而不是将其当作地缘政治对抗的筹码或者政治作秀的工具。

朝鲜半岛局势高度复杂敏感。中方立场是一贯和明确的,我们希望半岛早日实现和平、稳定和繁荣,始终致力于推动政治解决进程,绝不允许半岛生战生乱。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国家改变既有立场,片面强调“朝鲜无核化”、强化“延伸威慑”安排,甚至热议“核共享”自主拥核”等话题。希望有关国家恪守国际义务和承诺,为实现半岛长治久安发挥建设性作用。

伊朗核问题再次走到关键十字路口。今年3月,中方举办伊朗核问题中俄伊北京会晤,提出关于伊朗核问题的五点主张,为激活对话谈判进程做出积极努力。中方始终认为,和平解决争端是唯一正确选择,诉诸武力和非法制裁没有出路。中方支持以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框架为基础,通过对话谈判达成兼顾各方合理关切的解决方案,维护国际核不扩散体系,促进中东地区和平与稳定。各方应为继续推进对话谈判创造条件,避免采取升级局势的举动。

主席女士,

中方始终秉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坚定践行多边主义,严格履行国际义务和承诺,坚定捍卫国际核不扩散体系。中国代表团已向本次审议大会提交了关于充分发挥《条约》服务和平与发展时代作用的工作文件,希望其内容能在大会最后文件中得到充分反映。

谢谢主席女士。

返回顶部
信息提示

您即将离开外交部门户网站,跳转到其他网站,
是否继续访问?

继续访问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