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朝鲜半岛核问题爆发于20世纪90年代初。1990年4月,美国根据卫星资料怀疑朝鲜开发核武器,宣称要对朝鲜核设施进行检查。1992年,原子能机构(IAEA)对朝6次核查,认为朝申报数量与实际不符。要求对两处朝鲜核设施进行“特别核查”,朝方拒绝。1993年3月,朝鲜宣布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第一次朝核危机爆发。
经过多轮谈判,1994年10月,朝美在日内瓦签订了《朝美核框架协议》。根据协议,朝鲜同意冻结其核设施,不退出NPT并接受IAEA核查,美国牵头成立朝鲜半岛能源开发组织(KEDO),负责为朝鲜建造轻水堆,并在轻水堆建成前,每年向朝提供50万吨重油作为能源补偿。朝鲜半岛核危机暂时得到缓解。
2002年10月,美国助理国务卿凯利作为总统特使访问朝鲜后,称朝鲜承认正在发展铀浓缩计划,违反《美朝核框架协议》。KEDO同年12月停止向朝鲜提供重油。朝鲜则采取了重启宁边核设施、退出NPT、驱逐IAEA专家等措施。朝鲜半岛核问题再度突出。
【成员】中国、朝鲜、美国、韩国、俄罗斯、日本
【主要会议和成果】为缓和形势,维护半岛和东北亚和平稳定,中方积极在朝美间斡旋,做了大量劝和促谈工作。在我推动下,中朝于2003年4月在北京主办中朝美三方会谈,进而创造性地促成了旨在通过对话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的六方会谈,为缓和半岛局势,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发挥了建设性作用。
·第一轮:2003年8月,第一轮六方会谈在北京举行,中国、朝鲜、美国、韩国、俄罗斯、日本与会。
·第二轮:2004年2月,第二轮六方会谈在北京举行并发表主席声明。
·第三轮:2004年6月,第三轮六方会谈在北京举行,并发表主席声明。
·第四轮:2005年7月至8月、同年9月,第四轮六方会谈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会议在北京先后举行,并发表9·19共同声明,确立了实现半岛无核化、有关国家关系正常化、建立东北亚和平安全机制等一系列重要目标。
·第五轮:2005年11月,第五轮六方会谈第一阶段会议在北京举行。2006年10月,朝鲜在丰溪里核试验基地进行第一次地下核试验,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1718号决议,对朝鲜核试进行谴责和制裁。2006年12月、2007年2月,第五轮六方会谈第二、三阶段会议先后在北京举行,发表《落实共同声明起步行动》共同文件。
·第六轮:2007年3月,第六轮六方会谈第一阶段会议在北京举行。2007年7月,第六轮六方会谈第一次会间团长会在北京举行。2007年9月,第六轮六方会谈第二阶段会议在北京举行。经各国政府批准,10月3日发表《落实共同声明第二阶段行动》共同文件。2008年6月,朝鲜正式向六方会谈提交核申报,美国宣布终止对朝适用《敌国贸易法》,启动将朝从“支恐国家”名单中除名程序,朝鲜炸毁宁边核设施冷却塔。2008年7月,第六轮六方会谈第二次会间团长会在北京举行。2008年12月,第六轮六方会谈第三次会间团长会在北京举行。
2009年5月,朝鲜再次在丰溪里核试验基地进行地下核试验。6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1874号决议,对朝鲜第二次核试验进行谴责,决定扩大对朝鲜制裁范围。朝鲜宣称不再参加六方会谈,六方会谈陷入停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