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先生: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国政府对你荣任本届人权会主席表示祝贺。我相信,你的卓越才干和丰富经验一定会引导会议取得圆满成功。我还愿对上届人权会主席德斯波伊大使富有成效的工作表示感谢。
主席先生,
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最宝贵的。促进人的发展,保护人的一切应有权利,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也是人类文明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标志。为争取人的各项权利和基本自由,世界各国人民千百年来进行着不懈努力。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性后果,使在战火硝烟中诞生的联合国决心“促成国际合作……以增进并激励对于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尊重”。半个多世纪以来,联合国在制订人权文书、消除殖民主义、种族隔离以及反对和制止因外国侵略、占领造成的大规模侵犯人权现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人权的内涵不断发展。各国人民的人权意识不断加强。
人类已迈入新的世纪。国际形势正在发生后“冷战”以来最深刻的变化。但世界和平和发展这两大课题一个也没有解决,国际人权事业仍面临诸多挑战。一些国家的人民在种族仇恨和流血冲突中备受煎熬;许多发展中国家贫困化加深;人权问题由于仍高度政治化而被滥用。如何切实有效地维护人权,促进国际人权事业的健康发展,成为人们普遍关心和思考的问题。我愿在此提出以下几点看法和主张:
第一,人权离不开和平。和平与稳定是充分实现人权的基本保障。国际社会应树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致力于以和平方式解决一切国际争端,不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以确保地区和世界的持久和平与稳定,从根本上防止发生武装冲突和由此带来的大规模侵犯人权事件。
以巴暴力冲突近来严重升级,我们对此深感忧虑。国际社会应进一步关注和致力于推动中东和平进程,促进巴勒斯坦人民包括民族自决权在内的各项人权的早日全面实现。
第二,人权离不开发展。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充分实现人权的基础。今天,人类拥有的物质精神财富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雄厚。然而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并没有使世界各国普遍受益。全球仍约有13亿人每天靠不到1美元生存,发展中国家有1.3亿多适龄儿童无法上学。富者愈富,贫者愈贫。贫穷是充分享有人权的主要障碍。国际社会必须高度重视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和发展权,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致力于消除贫困,推动各国“共赢”、各国平等和公平的全球化。
第三,人权离不开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尊重国家主权是公认的国际法准则。履行国际人权文书规定的根本义务,主要依靠各国的立法、司法和行政等措施,依靠各国人民自己的努力。越俎代庖,只会适得其反。
由于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水平各异,各国实现人权的方式、途径和进程也必然有所不同。世界有200多个国家,2500多个民族。西方俗语说得好:条条大路通罗马。想要世界各国都采用同一种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用一种价值观念去评判多样化的世界,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民主的。国家不分大小、强弱和贫富,一律平等。各国人民有权自主选择各自的民主形式和发展道路,有权创造本国促进和保护人权的模式。
第四,人权离不开国际交流与合作。《联合国宪章》宗旨明确规定应促成国际合作,以维护人权。中国有句古话:“有容乃大”。世界各国的文明有历史长短之分,但并无优劣高下之别。所有文明都包含尊重人权的积极因素,都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人权的改善是没有止境的。所有国家,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有进一步促进和保护人权的义务。在人权问题上,没有老师和学生之分。我们要彼此尊重,取长补短,多一些合作,少一点对抗,多一些交流与沟通,少一点傲慢与偏见。
第五,维护人权必须打击恐怖主义。恐怖主义是对民主和人权的粗暴侵犯,是全人类的公敌。它极大地漠视人的生命和人类创造的财富,使《世界人权宣言》所宣示的人人“免于恐惧”的生活蒙上阴影。中国也是恐怖主义的受害者。我们支持国际社会对恐怖主义进行坚决打击。在这个问题上,不应有双重标准。无论恐怖主义以什么面目出现,无论发生在何时、何地、针对何人,我们都应采取一致立场。我们还需要对恐怖主义进行标本兼治,既解决当前的问题,也着眼长远的根治方法。
主席先生,
中华民族历来崇尚人的尊严和价值。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代先哲就提出“天地之间,莫贵于人”的思想,对当今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近代,中国长期遭受列强的侵略和欺凌,深知和平之可贵,发展之重要。在继承传统文化和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我们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促进人权的道路。我们致力于经济发展,也重视民主法制建设;我们维护个人权利,也提倡社会义务;我们主张改革开放,也维护社会稳定。正是这样,我们的社会才充满凝聚力,我们的国家才充满活力,我们的民族才充满希望。
过去的50多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100多倍,跻身世界六强。20多年间,中国的贫困人口减少了2亿。今天的中国人民,可以选举自己的议会代表和国家领导人,可以选择自己的宗教信仰,可以拥有自己的房产,可以自由出国旅行。孩子们可以在学校读书,青年们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老年人安度晚年。今日之中国,是历史上最开放、最繁荣的中国。今日之中国,社会平等和自由,人民富足和幸福。
如同世界所有国家一样,中国的人权状况并非十全十美。为充分实现所有人权与基本自由,我们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中国政府和人民始终坚定不移地朝着这一目标迈进。我们愿意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以积极和开放的态度,与各国和联合国人权高专办公室等国际机构加强对话与交流,相互借鉴,携手并进。
主席先生,
作为联合国人权领域的核心机构,本委员会自1946年建立以来,在国际人权立法和实践中做了大量有益工作。但不可否认,“冷战”期间本委员会成为东西方对抗的场所,“冷战”后又成为政治化的牺牲品。对本委员会的工作重点、方式方法等问题,各成员国提出了不少有益建议。面对挑战,人权会是与时俱进,还是墨守成规?是着力寻求和扩大共同点,还是一味地相互指责?是倡导合作与对话,还是继续徒劳无益的政治对抗?中国古人言,事物“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为了本委员会的信誉,为了国际人权事业,我们需要认真思索并作出选择。
谢谢主席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