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东问题特使吴思科在联合国支持巴以和平国际会议“国际社会在推动巴以复谈方面的作用”议题下的发言
来源:    2013-06-20 18:26
[字体: ]      打印本页

  (2013年6月19日,北京)

主席先生,女士们,先生们:

  下午好!

  很高兴同各位新老朋友探讨“国际社会在推动巴以复谈方面的作用”。相信我们今天的讨论有助于凝聚国际社会的促和势头,为早日恢复巴勒斯坦人民的民族合法权利作出积极努力。

  巴以争端的主角是巴以双方,但这一争端极为尖锐复杂,仅靠巴以双方难以解决,需要国际社会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事实上,从“土地换和平”原则的确立,到“奥斯陆协议”的签署,再到“阿拉伯和平倡议”的提出……和平进程取得的几乎每一步重大进展和每一项重要成果都少不了国际社会的贡献。几十年中东外交的经历和四年多来的特使工作让我深深意识到,巴以争端对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安全有着深刻影响,国际社会在推动巴以和平进程方面责无旁贷。

  前不久,我再次访问了巴勒斯坦、以色列、埃及、约旦。我感到地区民众更加期盼巴以和平,有关方面劝和促谈的意愿也在上升,但和平进程仍面临着不少障碍。在此情况下,国际社会应该做些什么值得思考。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主持公道。要切实尊重巴勒斯坦要求结束占领和建立独立主权国家的合法权利,坚持“土地换和平”原则、联合国有关决议、“阿拉伯和平倡议”等既有成果,推动消除定居点问题等障碍,促进巴以双方建立互信,争取尽快重启和谈并取得实质性进展。

  二是要加大对巴勒斯坦的经济和人员培训支持。应该推动改善巴勒斯坦的人道主义状况,促进巴勒斯坦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开发等领域,以使巴方形成可持续的自我发展能力,并为巴勒斯坦独立建国提供人力支撑。这是一项长期工作,但现在就要做起来。

  三是要加强安全保障。应该敦促巴以等有关各方摒弃暴力,停止任何针对双方平民的暴力活动,切实改善巴以地区的安全局势。这对防止复谈努力受到干扰具有重要意义。

  四是促进人文交流。鼓励和支持巴以民间交往,消除双方民众特别是年轻人的对立和敌意,使和平理念深入人心。这是一项对实现持久和平具有长远意义的基础性工作。

  五是完善促和机制建设。国际社会应该加强协调、合作,使促和机制更加有力、有效,联合国的作用应得到进一步强化,为推进和平进程提供切实保障。

  主席先生,女士们,先生们:

  作为国际社会的一员,中国积极支持国际促和努力,不断为推动巴以和平进程注入正能量。

  中国一贯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中国坚定支持巴勒斯坦和阿拉伯人民争取恢复民族合法权利,主张“建立以1967年边界为基础、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拥有完全主权的独立国家是巴勒斯坦人民不可剥夺的权利”。无论是对巴勒斯坦“入联”,还是对加沙冲突,中方都秉持公正,伸张正义。

  中国倡导“以和为贵”的传统文化和“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的外交理念。中国政府长期以来高度重视巴以问题促和工作,中东问题特使是中国政府最早任命的特使。中国新一届政府上任后,很快就把巴以两国领导人请到北京,就推动复谈深入做双方工作,习近平主席还提出了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四点主张。

  中国为巴勒斯坦发展建设提供无私的力所能及帮助。在上个月阿巴斯总统访华期间,中国政府再次向巴方提供经济技术援助,以及用于救助巴勒斯坦难民的紧急人道主义现汇援助。中方还承诺未来三年将帮助巴方培训1000名专业人才,并加大对巴方在教育等领域的支持。

  主席先生,女士们,先生们:

  在即将迎来“奥斯陆协议”签署20周年之际,国际社会正面对新的促和形势。有关各方应增强紧迫感,积极行动起来,加紧劝和促谈,并力争形成合力。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巴以两国的友好国家,中国愿同国际社会一道,为推动巴以复谈、促进地区和平稳定继续作出应有贡献。

  谢谢大家!

推荐给朋友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