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驻拉脱维亚大使唐松根在《拉脱维亚报》发表题为《让和平与正义的薪火照亮共同未来》的署名文章,中文全文如下:
9月3日,中国将迎来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这场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东方主战场,中国以十四年不屈抗争,以数千万军民的英勇牺牲,支撑起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半壁江山。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抗战最早开始、最晚结束。1931年,日本关东军突袭沈阳,“九·一八”事变爆发。此时距离德国闪击波兰尚有八年,离珍珠港事件更有十年之遥,中国军民已在白山黑水间打响了反法西斯战争第一枪。1937至1945年间,日本陆军在中国战场的兵力占比年平均超过70%,最高年份达90%以上。中国军民不仅在本土浴血抗击侵略者,更为盟军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战略支援。云南开辟的驼峰航线成为盟军战略生命线;中国军民营救上千名跳伞美军飞行员;长江流域的桐油、钨矿源源不断输往盟国军工生产线。罗斯福总统在1942年说过:“假如没有中国,日军可以马上打下澳洲、印度,直冲中东与德军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起来。”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与欧洲淬炼出命运与共的深刻联结。在战争的至暗时刻,浙江舟山渔民奋不顾身救出“里斯本丸”号船上384名英军战俘,中国外交官何凤山为数千名犹太难民签发入境上海的签证,钱秀玲博士从法西斯屠刀下挽救了数名比利时抵抗战士和人质的生命,德国人拉贝、丹麦人辛德贝格在南京大屠杀中千方百计保护中国人民。
1945年,联合国诞生,奠定了战后国际秩序的基础,中国作为战胜国率先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作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及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将抗战经验转化为国际秩序新理念。中国代表在旧金山会议上力主民族自决原则与反殖民精神,推动将“大小各国平等权利”写入《联合国宪章》。
台湾回归中国,正是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19世纪末,日本通过侵略战争强占台湾,此后50年里,台湾人民从未停止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都明确规定要把日本窃取的台湾归还中国,这些具有国际法效力的文件都确认了中国对台湾的主权,构成了战后国际秩序的组成部分。1971年联大通过第2758号决议,明确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台湾的主权。自此以后,台湾地区在联合国的唯一称谓就是“中国台湾省”(Taiwan, Province of China)。今天,包括拉脱维亚在内183个国家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为政治基础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涵盖绝大多数联合国成员,正说明了一个中国原则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要共同引以为戒。传承历史,不是为了纠结过去,而是要开创未来,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经过抗日战争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深知和平的珍贵。现在,中国是联合国维和行动安理会第一大出兵国、第二大会费国,保持着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最好的安全记录,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未主动发起过任何一场战争,从未侵占别国一寸领土。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就乌克兰问题提出“四个应该”,即各国主权、领土完整都应得到尊重,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都应得到遵守,各国合理安全关切都应得到重视,一切有利于和平解决危机的努力都应得到支持,这在当前形势下更具重要现实意义。中国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在解决全球热点问题中积极发挥建设性作用。中国的发展壮大,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发展壮大。
今年,也是中欧建交50周年。在充满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的当下,我们需要的不是丛林法则,而是命运与共;不是霸凌霸道,而是合作共赢;不是颠覆战后国际秩序,而是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国际形势越是严峻复杂,中欧就越要加强沟通、增进互信、深化合作。我们应以血肉牺牲的历史为鉴,共同维护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