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5日,驻塞浦路斯大使刘彦涛就中塞双边关系、多边主义以及数字科技、能源等领域合作接受塞《自由报》书面采访。采访全文如下:
一、当前中国与塞浦路斯的政治和经济关系如何?
中塞于1971年建交。2021年,在中塞建交50周年之际,两国元首将双边关系提升为战略伙伴关系。中塞各领域合作成果丰硕,打造了大小不同国家友好相处的典范。中塞政治互信日益牢固。习近平主席与赫里斯托祖利季斯总统均高度重视、亲自推动双边关系发展,为中塞战略伙伴关系健康、稳定发展指明方向。近日,赫里斯托祖利季斯总统在我馆国庆76周年招待会上表示,中国在全球事务中具有决定性话语权,塞为对华紧密合作深感自豪,一个中国政策是塞外交基本原则,塞坚定致力于推动塞中、欧中关系持续发展。今年联大期间,赫里斯托祖利季斯总统与李强总理会见,为中塞关系发展注入新动力。今年还是中欧建交50周年,塞一直在中欧关系发展中发挥建设性作用。希望塞在明年上半年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期间,为中欧关系注入更多积极因素。
近年来,中塞经贸合作不断深化。两国于2019年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备忘录,2024年双边贸易额超过11亿美元。2025年上半年,双边贸易额约7.2亿美元。塞即将连续八年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塞果汁、葡萄酒等产品走进中国千家万户。中企有力助推塞数字转型、绿色发展。华为致力于塞数字化转型和通信技术人才培养,助塞成为欧盟首个实现5G人口100%覆盖的国家,移动网速居欧盟前列。众多中国品牌通过塞代理商的努力,为广大塞消费者带来更多选择,也为提升双边经济合作水平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长期以来,中塞双方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坚定相互支持,您对此作何评论?
中塞两国是拥有共同原则和价值观的好朋友、战略伙伴。两国在涉及彼此主权和领土完整问题上感同身受、坚定相互支持,这是中塞战略伙伴关系的底色。
在台湾问题上,中方感谢塞方长期坚定奉行一个中国原则。需要强调的是,今年是台湾光复80周年,台湾回归中国是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重要组成部分。《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一系列具有国际法效力的文件都确认了中国对台湾的主权。1971年通过的联大第2758号决议,充分反映、郑重确认一个中国原则,即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中国与包括塞浦路斯在内的183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希望塞各界尤其是各位媒体朋友对一个中国原则保持敏感性,用心呵护中塞友谊之花。
在塞浦路斯问题上,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持续发挥建设性作用,致力于在联合国相关决议和两族双区联邦制框架下,推动塞问题全面、公正、持久解决。中方鼓励希土两族之间加强交流、接触,增进互信与融合发展,尽早恢复谈判。
三、今年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然而,当前多边主义面临冲击,您对此作何评论?
今年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80年来,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等全球治理理念与实践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当前,国际形势变乱交织,联合国和多边主义受到冲击,全球治理赤字持续扩大。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坚定践行多边主义,坚定维护联合国权威和作用,支持通过改革提质增效,打造一个更加高效务实的联合国。
近期,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会议上提出全球治理倡议,包含奉行主权平等、遵守国际法治、践行多边主义、倡导以人为本、注重行动导向五大核心理念。这是继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后中国提出的又一项重大倡议。该倡议不是要对现有国际秩序推倒重来、另起炉灶,而是使其更加公正合理,更加适应形势发展和各国共同需要。中方愿同包括塞在内的国际社会加强合作,全面践行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携手探寻全球治理改革完善之道,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四、中国正在成为数字技术、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制造领域的重要参与者。塞中在这一领域能否开展合作?
中国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发展的核心动力。2024 年,中国研发投入总额达 5000亿美元,同比增长 8.3%,研发强度占 GDP 的2.68%,继续位居世界前列。在这一投入支撑下,中国在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人制造和数字治理等领域不断取得突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已超 700多亿美元,企业数量超过 5000 家,建成11个国家级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和 17个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工业机器人产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形成了完整产业链和广阔应用场景。这些成就不仅推动中国自身发展,也为全球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强劲动力。
塞在数字经济、数字治理和人才培养方面具备独特优势。中塞完全可以携手探索合作新空间。高校和研究机构可在智慧医疗、智慧农业、绿色制造等领域开展联合研究和人才交流。企业可在数字服务、智能制造等方面拓展务实合作。
从更广阔视野看,塞作为欧盟成员国,中塞数字科技合作是中欧合作重要组成部分。双方在人工智能、机器人和数字治理等前沿领域拓展合作新模式,不仅能为中欧关系注入新的活力,也能让中塞科技创新更好造福两国人民。
五、可再生能源是许多国家面临的重大挑战。中国在这方面的发展经验能帮助像塞浦路斯这样的小国吗?
能源转型是全球共同挑战。中国坚定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把发展可再生能源和应对气候变化上升为国家战略。2024年,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总量达到约 1889 吉瓦,居世界首位。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技术不断迭代,清洁能源产品竞争力日益增强。可以说,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赢得先机”,得益于技术创新、政策连续性和市场活力,以及中国政府和民众对绿色发展信念的坚守。
塞在阳光和风能资源上条件优越,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电力市场规模有限,储能设施缺口较大,人才数量有限。
我们愿与塞方加强发展战略对接,既分享成熟的光伏、风电和储能方案,帮助降低转型成本;同时愿在政策和市场方面加强交流协调,为企业营造更加稳定的合作环境。
我愿强调,中塞能源合作是两国务实合作新亮点,必将助力塞实现绿色转型,也有助于塞发挥区位和政策优势,成为中欧绿色合作重要示范点,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