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在北京,当我坐上一辆出租车的时候,对车上洁白的座套惊讶不已,我自己家里的沙发都不一定敢用这样白得晃眼的座套,我恭维了司机几句,他羞涩地笑了。从很多这样点滴的小事都能看出北京人当好东道主、办好奥运会的热切愿望。这位出租车司机将和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一起,张开双臂欢迎八方来客参加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正像胡锦涛主席所说的,中国人民只有一个心愿,就是把北京奥运会办好。
历史上,中国派出的第一位奥运选手是短跑运动员刘长春,那是1932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他坐船在太平洋上颠簸了25个昼夜才到达洛杉矶,但在预赛中就被刷下来了。直到1984年,也是在洛杉矶,射击手许海峰为中国实现了奥运金牌零的突破。
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恢复114周年之后,能够在北京主办这项最重大的全球体育盛事,使13亿中国人民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尤其是年轻人,他们生长在日益繁荣和信息膨胀的新时代,对奥运更为期盼。
美国皮尤公司3-4月在中国所做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90%的北京受访者认为奥运会对他们有特殊的重要性,96%的人相信奥运会将取得成功,也会进一步改善中国的形象。
奥运期间,北京将接待1万1千多名运动员、45万海外游客、2百万国内观众,还有3万名记者,这是从未有过的。市民普遍对奥运会显示了巨大的热情,场馆和设施等硬件上的准备也非常充分。北京市采取了多达200项措施治理空气污染,全市林木绿化率提高到51%。500多辆纯电动和燃料电池汽车组成的绿色车队将在奥运中心区实现零排放。奥运场馆和奥运村全部采用了新技术、新材料、可再生能源和节能环保技术。尽管奥运服务和管理等软件还有待进一步的检验,主办方有理由为举办一届安全、干净和高水平的赛事而感到高兴。
数以百万的志愿者将为奥运会提供服务,其中包括900多名海外志愿者,年龄最大的志愿者之一是刚刚度过85岁生日的尚慕周老人。
和很多国家的人民一样,中国人热爱奥林匹克运动,奥运会的巨大魅力在于,不同肤色、宗教信仰和来自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的运动员能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平等和公平的竞争。一位来自江苏的老夫妇排队很久终于买到了奥运门票,他们手里举着票,脸上挂着开心的笑容。第四阶段25万张奥运门票在短短3天内即抢购一空。奥运会将进一步推动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发展。
中国的参赛队伍面临着巨大的期待和压力。此次中国将派出639名运动员参赛,阵容之大前所未有,其中70%的运动员是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全国人民渴望他们获得奖牌,但是,大家也明白,北京奥运的成功最终取决于我们是否成为合格的东道主。中国人民真诚期盼奥运会为进一步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友谊与合作发挥持久的作用。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先生1984年曾说过,中国既大又小,既强又弱。尽管中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今日中国的基本国情仍然如此。
中国的大和强表现在人口、国土面积、GDP总量和外汇储备上,但是中国的人均GDP只是英国的20分之一。过去30年中国2亿5千万人实现脱贫,但是仍有2亿人生活在每天一英镑的水准之下。中国的农村人口占65%。“村村通”工程取得巨大成效,但仍有1千万人还没有用上电。中国有多达8千3百万残疾人群体,他们的福利需要得到更好地保障。北京残奥会将进一步唤起人们对残疾人事业的关注。
中国人历来讲“民以食为天”。记得直到80年代,中国人相互打招呼还问:“吃了吗?”而今天,我女儿这一代人对此已经完全不能理解了。中国人民有史以来第一次摆脱了饥饿,人们有理由为此而感到自豪,并期盼自己的子女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勿庸讳言,中国的改革进程远未结束。当前国际经济中的不确定因素和风险上升,国内也面临收入差距拉大、污染严重、就业压力增加和社会老龄化等多重挑战。中国将继续致力于推动改革,并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扩大开放。
中国对自身肩负的国际责任也有着深刻的认识。1992年我作为第一批中国民事人员参加了联合国维和行动,到现在中国已经派出1万人次的维和人员参加国际维和行动,包括向苏丹派出315名维和人员。7月17日抵达苏丹的维和工兵中有一位来自四川地震灾区的马世建上士。地震时他在外地集训,在长达一周的时间里,完全失去了父母和怀孕5个月的妻子的消息。幸好他们很安全,马世建决定按期赴苏丹履行自己的使命。
再过4天,奥运会就要拉开帷幕。北京奥运会将成为人民参与度最高的一届奥运会而载入奥运史册,奥运会必将精彩纷呈并取得巨大成功。闭幕之际,北京将把奥运五环旗帜交给下一届主办城市伦敦,希望伦敦奥运会也能十分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