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距离梦想成真是不是又近了一步?”正在收看国际奥委会第112次会议申奥投票现场直播的妻子柔声问我。我还未及回答,焰火就点亮了北京仲夏的夜空,安静的四邻人声大作。是该欢庆了。
那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时刻。北京获得了第29届夏季奥运会的主办权。
今天,我在奥运发源国的首都雅典,回望中国同胞自2001年7月13日以来走过的路程,品味着中国在革新、融合和与世界互动中发生的变化。
文明古国,其命惟新
再过几天,聚光灯就会对准北京。赛事是关注的中心,但有人也会细数北京承诺的变革。
中国支持改革。“周虽旧邦,其命惟新。”两三千年前中国圣贤吟咏的这些诗句,当今中国领导人也经常引用。赢得奥运主办权的当年,13亿人口的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随后几年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达到14%。过去,中国即是“天下”;今天,人们把中国看作世界的一部分。在这个有着2.4亿因特网用户、4.9亿手机用户的国度里,年轻一代日益自认为“地球村民”,“互利共赢”成了企业家和政治家的口头禅。
在工业化、全球化和信息化带来的各种变化中,为迎接奥运会所做的改变最为中国人民乐见。仅在北京就有31所奥运体育场馆,其中11所是采用了先进理念和绿色科技的新建馆。中央政府正在努力实现2006-2010年间将单位生产能耗和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20%的目标,北京市民已受益于政府投入140亿欧元进行绿化造林、污水处理、关闭搬迁污染企业。可以说,清洁发展已成为新的共识。
中国准备好了吗?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皇家国际关系学院的比尔曾经写道,一旦设定了目标,中国人总会超额完成任务。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流水不腐。2001年以来,中国继续深化改革,追寻为国民创造更好生活条件的梦想。除了让经济保持增长、继续城镇化进程以创造每年1000万个就业机会外,中国正致力于在效率和公平间寻求平衡,重点解决低收入阶层的社保、医疗、住房和教育问题。
在中国国内,这一进程被称为创建“和谐社会”。政治和司法改革稳步渐进;直接选举在乡村和社区基层举行;保护人权的宪法修正案获得通过;受到一些雇主批评的劳动合同法已开始实施;为批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所做的准备工作正在进行;外国记者在华采访新规则已经启用。
在国际社会,中国正为建设“和谐世界”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中国在朝核、缅甸、达尔富尔和伊朗核问题上发挥的建设性作用为中国赢得了更多的尊重,但有时反而会受到更大的压力。
共同努力,迎接挑战
奥运会作为弘扬和平理念的盛事,对于过去百年中两次遭受大战荼毒的世界而言,更有独特价值。希腊奥委会主席基里亚库先生曾说,“奥运会上,敌人也要相互亲吻”,强调的就是和解的重要性。
尽管如此,作为一个东方发展中国家,中国举办奥运会难免遇到困难。今年上半年发生的诸多事件,年初南方的雪灾、西藏“3.14”骚乱、5月汶川大地震、边疆地区的恐怖主义威胁等,都一次次考验着中国人民的坚强和坚韧。看到火炬手金晶在无赖撕抢之下努力微笑,我不禁流下泪来。看到刚从废墟下抢救出来的三岁的郎铮,用尽全力向救援士兵敬礼,我深受感动。
一位中国领导人,为灾区的孩子们挥笔写下了“多难兴邦”。中华民族从灾难的伤痛中昂起头颅,露出灿烂笑容。
笑吧。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他还号召人们,为建立“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美好世界而努力奋斗。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中国的呼吁将会得到怎样的回应,整个世界都在观瞧,中国人民亦然。
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努力。
(此为摘译,全文刊登于8月7日出版的希腊《自由媒体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