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9日8:40,中国人民大学明德国际楼)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副部长 刘振民
尊敬的刘伟校长,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来到美丽的中国人民大学,出席今天的研讨会。首先,我谨代表中国外交部对研讨会的举行表示热烈祝贺,对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为举办本次研讨会所做的精心安排表示诚挚感谢。今天还将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安全研究院的成立仪式,希望国家安全研究院依托中国人民大学的学科优势,结合国内外形势变化,服务国家安全与发展需要,积极开展专业化、战略性、跨学科研究,建设优质的新型高端智库。
近年来,亚太地区的安全架构和大国互动备受各方关注。本次研讨会聚焦于此,围绕亚太地区安全理念、安全议题、合作机制与大国关系进行探讨。大家交流看法,凝聚智慧,建言献策,可谓正当其时,非常有意义。
中国古人云,“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如何走出安全困境,在确保自身安全、本国安全的同时,避免损及别人安全、他国安全,寻求共同安全,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从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到伸王道、斥霸道的仁政思想;从柏拉图的理想国到康德的永久和平论;从威尔逊十四点计划到大西洋宪章,人类对和平正义的追求永无止境。从现代国际关系起源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到19世纪欧洲的维也纳体系;从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到二战后的雅尔塔体系,再到塑造欧洲共同安全的赫尔辛基进程,各方围绕安全架构的努力和实践从未停止。
让我们的视线回到亚太,审视本地区的安全架构建设。目前亚太主要有五类安全机制:一是美国主导的同盟体系及其双多边安排。二是东盟地区论坛、东盟防长扩大会等以东盟为中心的安全对话合作机制。三是六方会谈、阿富汗问题四方机制等旨在解决具体热点问题的专门机制。四是上海合作组织、亚信会议等跨区域安全合作机制。五是以香格里拉对话会、香山论坛、亚太圆桌会议等为代表,域内外人士参与的一轨半或二轨安全对话平台。
冷战结束以来,亚太之所以能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避免大的冲突与战乱,保持总体和平,不是上天恩赐,不是历史偶然,是亚太各国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各种安全机制在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发挥作用的结果。但总体来看,亚太地区的安全架构建设还不发达。
当前,亚太地区在总体稳定向好的同时,地缘格局也在加快调整。大国博弈加剧,朝核、阿富汗等热点敏感问题升温,领土海洋争端突出,恐怖主义、气候变化、自然灾害、人道危机等非传统安全问题增多,亚太地区面临的安全挑战更加复杂严峻。另一方面,地区力量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不断发展壮大,日益在地区与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的建设性作用。我们需要合理的发展空间,需要获得相应的国际话语权,需要构建反映地区现实、符合各方利益需求、为各方共同接受的新型地区安全架构。
在此背景下,各国纷纷提出了自己的倡议和设想。美国主张建立“基于规则的亚太安全体系”;俄罗斯提出建立亚太地区安全与合作架构;东盟呼吁进一步发挥东盟主导机制 的作用,巩固和加强其中心地位;印度提出建立以对话为核心的亚太安全架构;韩国提出“东北亚和平合作构想”。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建立什么样的地区安全架构,怎么建立这一架构,成为有关各方关注与讨论的热点话题。上周,中国与老挝在北京共同举办东亚峰会第三届区域安全架构研讨会,围绕地区安全架构的变迁、理念的演变和未来的可行路径进行深入探讨,为整合各方对地区安全架构的主张和倡议,推动地区安全建构的讨论和建设贡献了智慧。
朋友们,
作为亚太大家庭的重要一员,中国历来是亚太和平的建设者,亚太发展的贡献者,亚太安全的维护者。中方愿为维护亚太和平稳定的良好局面贡献中国智慧,提出中国倡议。在此,我愿就建设亚太安全架构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以维护共同安全,实现共同发展为目的。安全和发展是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要通过建设亚太安全架构保障共同安全,推动实现共同发展。
21世纪的今天,亚太各国已经形成命运相连、责任共担的共同体。面对纷繁复杂的风险与挑战,单打独斗维护不了自身安全,以邻为壑、结盟对抗只会加剧矛盾,合作是唯一可行之路。我们应坚定奉行双赢、多赢、共赢理念,摈弃你赢我输、赢者通吃的陈旧思维,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各方利益,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促进共同发展,走对话协商、合作共赢的共同安全之路。亚太安全架构的建设,不能由一家说了算,也不能由少数人说了算;需要服务各国的共同安全利益,不能只考虑某一家或者小集团的利益。比如说,美、韩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只考虑自己的安全,没考虑别人的安全,到头来,可能连自己的安全也解决不了。
二、以普遍接受的国际关系准则为基础。理念是行动的灯塔。亚太地区安全理念应当与时俱进,对安全架构的建设发挥引领作用。
亚太安全架构的原则基础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要坚决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战后国际体系,坚决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代表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二是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等公认的国际法与国际规则。三是依据地区国家在交流互动中形成的共识,倡导并遵守以“平等相待、协商一致、照顾各方舒适度”为主要内涵的“东盟方式”。只有信守这些原则和精神,共商、共建、共享、共护的亚太安全之路才能行稳致远,亚太安全架构的建设才能固本强基。
三、以伙伴关系建设为纽带。志同道合是伙伴,求同存异也可以成为伙伴。亚太各国应共同努力,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结缘而不结怨”的新路,共建互信包容、互利互惠、互商互谅的亚太伙伴关系。
亚太地区能否构建行之有效的安全架构,关键在于中美两国能否在本地区实现良性互动。中美同为亚太重要成员,均对这一地区和平与繁荣负有重要责任。两国正在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这不仅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也是本地区各国的普遍期待与愿望。双方应正确看待彼此战略意图。中国不寻求在亚太一家独大,不谋求势力范围,不搞军事结盟。中国无意取代美国的地位,无意将美国排除出这一地区,也不会谋求所谓的“中美共治”。我们希望美国在亚太发挥建设性作用,正视并接受中国发展强大的事实,摒弃冷战思维,尊重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与中国和平相处。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不应以意识形态划线,不能将本地区变成海空力量的展示场,不可逼迫地区国家选边站队。有关双边军事同盟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新形势下应增加透明度,不应针对第三方,更不能以牵制围堵中国为目的。
各方要继续支持东盟主导机制的发展,尊重东盟在地区合作中的中心地位,并将这种支持和尊重体现在行动上。中方欢迎俄罗斯加大对亚太的关注和投入,期待俄方与地区国家一起为亚太和平安全发挥“稳定器”作用。中方也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强中日韩三方合作。其他各方也要积极行动起来,发挥建设性作用,共同构建亚太安全架构。
四、以复合型、多层次、多样化的网络为架构。我们推动构建的亚太安全架构,不是另起炉灶,不是推倒重来,而是对现有机制的升级和完善。亚太安全架构应当是“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多层次、宽领域、复合型安全网络,立足地区现有安全机制并兼容域外国家,为地区和平稳定发挥“压舱石”的作用。
本地区现有机制要与时俱进,进一步发挥作用。各方应支持推动朝鲜半岛无核化与停和机制转换并行的“双轨思路”,推动各方加强对话,早日重启六方会谈,保障东北亚的长治久安。各方要继续积极推进阿富汗和平重建,支持“阿人主导,阿人所有”的包容性政治和解进程。要推动上合组织发挥更大作用,支持亚信加强机制化建设,支持香山论坛、世界和平论坛等地区安全对话平台的发展。我们要积极参与各机制的对话合作,完善相关机制建设,提出更多符合地区国家需要的倡议主张,提供更多公共产品,逐步构建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契合地区国家需要、各方广泛参与的亚太安全架构与体系。
朋友们,
当今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条件共同朝着和平发展的目标迈进。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视为自己的神圣责任。当然,中国将坚定不移维护自己的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任何人不要指望我们吞下损害自己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
亚太是中国的安身立命之所,发展繁荣之基。中国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发展的亚洲安全观,倡导协商对话,而不是武力威胁;开放包容,而不是相互排斥;合作共赢而不是零和博弈,为地区安全合作开辟了广阔前景。中方积极开展双多边安全对话合作,参与地区安全机制,推动防灾减灾、搜救、反恐、打击跨国犯罪等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围绕热点问题管控、区域安全合作等加强政策协调,推动建立共同的安全行为准则。通过安全理念与实践的创新,为亚太安全架构建设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中国在亚洲推动“一带一路”先行先试,与周边国家对接发展战略,推进基础设施、产能等领域合作,推动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我们推动10+1、10+3、中日韩、APEC、上海合作组织等区域合作机制建设,构建更加开放包容、互惠互利的地区合作网络。我们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谈判,推进亚太自贸区建设,争取实现各种自贸安排对接协调、相互促进。通过深化区域合作与经济一体化进程,为亚太安全架构的建立提供稳固的经济社会支撑。
朋友们,
一段时期以来,大家都很关注南海形势。还有几天,菲律宾南海仲裁案仲裁庭将公布所谓最终“裁决”。在此我愿就南海问题谈一点看法。
南沙群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方对此拥有充足的历史和法理依据。维护自己的领土主权,天经地义,理所当然。南海仲裁案的实质是对中国主权的政治挑衅,严重违反国际法原则。仲裁庭不顾中菲争议的实质是领土和海域划界问题,不顾中方根据《公约》规定做出的排除性声明,强行对明显不在公约调整事项范围内的问题进行审理和行使管辖,属于随意扩权和越权。这一仲裁自始就建立在违法的基础之上,其所谓裁决自然是非法的。中方不接受、不参与这一仲裁案,不承认所谓裁决,既是维护自身权利,也是维护国际法治。
解决南海争议的唯一途径是直接当事国通过谈判解决。历史经验表明,通过谈判解决争端,不仅能够体现当事国的自主意愿和主权平等,而且可以对双边关系起到稳定和促进的作用。中国和菲律宾是搬不走的邻居,睦邻友好是两国关系的历史传承,也是唯一正确选择。我们希望菲律宾新政府在南海问题上能找到新思路,与中方相向而行,使争议问题回到双边谈判轨道,使中非关系重回健康稳定发展轨道。
维护南海和平稳定是中国与地区国家的共同责任。中方愿继续本着地区国家普遍认同的“双轨思路”处理南海问题,即有关争议由直接当事国通过友好协商寻求和平解决,南海和平稳定则由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同维护。中方坚持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推进《南海各方行为准则》磋商,力争早日达成一致。中国将一如既往,与各方共同努力,通过规则和机制维护和平稳定,通过开发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确保各国依法享有航行与飞越自由,使南海成为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合作之海。
在座的各位是地区安全问题的专家,对区域安全架构建设有着独到见解。“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希望大家既有顶层设计的宏观思维,又有解决具体问题的微观视角,深入沟通交流,以务实、开放、创新的态度探讨亚太安全架构的实现路径,展望亚太安全合作的美好未来。
最后,预祝此次研讨会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