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5日)
尊敬的金永健大使、卢树民会长,
尊敬的费尔特曼副秘书长、罗世礼协调员,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很高兴参加纪念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45周年国际研讨会。我代表中国外交部,祝贺研讨会的召开,并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45年前的今天,是中国外交史上值得铭记的日子。第26届联大以压倒性多数通过第2758号决议,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公理得到维护,正义得到伸张。联合国大会厅掌声欢呼声经久不息,非洲兄弟载歌载舞。这份历史性决议开启了中国同联合国合作的新篇章。
45年前的今天,也是联合国历史上值得铭记的日子。联大第2758号决议的通过,标志着联合国真正成为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正如这份决议指出的那样,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对于维护联合国宪章和联合国事业都是必不可少的。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国际形势在变化,中国和联合国在发展,但不变的是中国人民对联合国的热情和关注,不变的是中国政府对联合国的承诺与支持。
——45年来,中国积极致力于推动维和止暴。我们始终倡导通过对话谈判化争端,通过外交斡旋止冲突。中国为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达成发挥重要作用,积极推动中东、非洲等地区热点问题的政治解决进程。迄今,3万余人次中国维和人员戴上“蓝盔”,为和平值守。今年以来,3名年轻中国维和军人在执行维和任务中不幸牺牲,以生命践行了中国人民对和平的承诺。
去年,习近平主席出席了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宣布了一系列推动中国与联合国合作的重大举措,并正在得到积极落实。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首批资金业已拨付。维和常备警队已经开始训练,8000人规模的维和待命部队组建方案正在完善,向联合国在非洲的维和行动派遣的首支直升机分队正在部署中。这些都将对国际和平事业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45年来,中国积极致力于促进共同发展。中国成功实现千年发展目标。2015年,习主席同各国领导人一道出席联合国发展峰会,并通过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今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联合国总部主持座谈会,助力在全球范围内落实可持续发展议程。近期,我们还发布了《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期待为其他国家提供有益借鉴。
上个月,中国举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首次将发展问题纳入全球宏观政策框架,首次围绕落实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行动计划,首次讨论支持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工业化。杭州峰会成为发展特色最鲜明的一届G20峰会。这是中国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必须有的担当。
——45年来,中国积极致力于推进军控进程。中方积极支持国际军控、裁军和防扩散进程,加入并切实履行有关国际军控条约,参与联合国框架下关于裁军问题的审议和谈判。我们积极参与核领域全球治理,致力于推进网络、外空安全领域国际规则制定,忠实履行常规军控义务。
——45年来,中国积极致力于维护国际法治。我们坚决维护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坚定维护以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迄今已缔结24000多项双边条约,加入近500项多边条约,认真履行条约义务。近年,中国大力推动在网络、深海、极地、外空、核安全、反腐败、气候变化等新兴领域国际规则的谈判和制定工作,积极为国际法治贡献中国智慧和方案。
——45年来,中国积极致力于推进国际人权事业健康发展。我们深入参与全球人权治理,秉持公道正义,推动建立公正的国际人权体系。中国三度高票当选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成员,加入《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等6项核心人权公约,认真履行国际人权义务,堪称“履约典范”。我们用实际行动,推动人权理事会走建设性合作而非政治对抗的道路。
——45年来,中国大力促进联合国社发领域合作,推动社会公平与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去年,中国倡议并成功举办全球妇女峰会,这是世界上首次在领导人层面讨论妇女问题的全球性会议。2014年,埃博拉病毒在西非爆发,中国快速反应,提供大量援助,第一时间派出医疗队前往疫区。当地流传这样一句话:“有的人因为埃博拉走了,中国人因为埃博拉来了”。
当前,中国联合国合作面临新的契机。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将始终不渝地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始终不渝地维护联合国的权威和地位,始终不渝地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
女士们,先生们: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这45年,见证了中国的不断发展壮大,见证了中国和联合国人民为建设美好世界的伟大探索和实践,更见证了国际形势的起起伏伏。当前,世界形势深刻复杂变化。一方面,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另一方面,地区冲突、恐怖主义、难民危机等问题持续发酵并相互交织,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既给世界带来严峻挑战,也引发各方对人类发展方向的深刻反思。
新的形势需要新的全球治理理念。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契合当今时代潮流,既是对传统国际关系理论的超越与创新,也是对联合国宪章精神的继承与弘扬,为当今国际关系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和美好愿景。
这次研讨会以“同命运,同梦想”为主题,将打造人类命运体作为重要议题,十分必要。我谈些看法。
——我们要积极构建伙伴关系。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强弱都是国际社会平等一员,没有高低、贵贱、主从之分。在国际关系中,要扔掉富压贫、大欺小的旧画卷,书写强扶弱、富帮穷的新篇章;要摒弃零和对抗的旧思维,践行合作共赢的新理念。不同宗教信仰和社会制度的国家应当积极构建不设假想敌、不针对第三方、更富包容性和建设性的伙伴关系,走“结伴不结盟”的新路。这条路是我们大家要共同走的路。
国际关系必须民主化、法治化和合理化。“家长制”或“一言堂”的做法不符合时代潮流,“一国独霸”或“几方共治”的模式也行不通。世界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国际规则应该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治理。
——我们要努力实现和平安全。各方应该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共同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大国应该发挥表率作用,奉行协和万邦、兼济天下的王道,不搞唯我独尊、强权思维的霸道。解决地区热点问题,政治方式是唯一途径。冲突各方应该铸剑为犁,互谅互让,通过对话谈判寻求兼顾各方利益的解决方案。“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这是中国人民对陷入冲突国家人民的美好期望,也是中国外交的努力方向。
联合国安理会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方面负有首要责任,要充分利用联合国宪章第六章,加强政治斡旋和调解;慎重使用宪章第七章,避免动辄制裁施压。
——我们要不懈推动共同发展。面对世界经济出现的困难,主要经济体要加强宏观政策协调,兼顾当前和长远,兼顾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仅靠扩大总需求和宽松的货币政策短期内可能起到刺激作用,但无法解决经济失衡、动力不足等深层次问题。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转变发展方式,从供给侧发力,通过结构性改革寻出路,向优化市场环境要效率,在创业创新中找动力。要以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契机,充分发挥发展对增长的促进作用。
我们既要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少数国家发展,多数国家掉队,是不可持续的。我们要适应和管理全球化,改革完善国际经济治理体系,让发展成果惠及人人,而不是赢者通吃。要维护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积极推动多边贸易体制,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保护主义和孤立主义。
——我们要大力促进文明交流。不同的历史条件和发展道路决定了文明的多样性,也赋予了这个世界姹紫嫣红的色彩。每一种文明的发展进步,既基于本文明的长期实践,又不断从其他文明中汲取智慧和营养。
不同文明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才能和平共处、和谐共生。唯我独尊,贬低其他文明、民族和宗教,或将自己模式强加给另一方,只会引发冲突和动荡。只有坚持对话而不排斥,合作而不冲突,打通横在不同文明之间的无形的墙,才能开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共存共荣的新气象。联合国在这方面大有可为。
——我们要着力建设生态文明。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上也没有新的大陆可被发现。我们的发展不仅要考虑当前的需要,也要为子孙后代的生存发展着想。全世界都要更加积极地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路,走绿色、低碳、循环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我们要平衡推进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17个重要目标,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即将生效,各国要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加强气候变化合作,推动协定有效实施,推进协定后续谈判,加强气候变化行动。发达国家尤其要承担历史性责任,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女士们、先生们: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我们愿同联合国及广大会员国一道,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实现联合国的崇高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