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许嘉璐主席,
尊敬的刘川生书记,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出席“东亚文明交流”国际研讨会。首先,我谨代表中国外交部对研讨会的举行表示热烈祝贺,对尼山文明论坛、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为举办本次研讨会所做的周到安排表示诚挚感谢。
文明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社会进步的产物,每一个民族的发展、每一个国家的进步、每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文明的滋养。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4年亚信峰会以及2015年博鳌亚洲论坛上提出召开“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重大倡议,反映出中国领导人对亚洲文明交流的高度重视,对人类美好未来的不懈探索。今天,亚洲各国学者齐聚北京,举行“东亚文明交流国际研讨会”,可谓恰逢其时。
当今世界,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千里之遥变成咫尺之邻,人类的文明交流从未像今天这样便利。但世界并不太平,冲突与纷争并未停止,傲慢与偏见依然存在,文明冲突论、西方中心论以及针对特定国家、文明的威胁论层出不穷。民粹主义在一些地方大行其道,反全球化、反移民、反自由贸易的声音抬头,极端主义思潮活跃。中东冲突不断,欧洲难民危机发酵,恐怖袭击事件频发。与之相比,亚洲局势总体稳定,经济持续增长,是世界公认的发展高地。面对动荡纷扰的世界,亚洲应该如何应对?我们能否对症下药,提出化解对立、弥合冲突的“亚洲方案”,为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贡献“亚洲智慧”?我想这是要深入讨论、值得大家认真思考的重大课题。
朋友们,
亚洲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东亚中华文明、南亚印度文明、西亚两河文明等世界三大古文明都发源于此。璀璨夺目的文明之花在亚洲大陆上竞相绽放,不仅在绵延不息的岁月长河中留下无数感人至深、千古传诵的历史佳话,也照亮了亚洲人民筚路蓝缕求发展、栉风沐雨谋幸福的漫漫征程。抚追今昔,我们应当为亚洲文明备感自豪。
亚洲文明形态丰富,多元共生。多样性是亚洲文明的基本特质。亚洲各国人民走过了不同的发展道路,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形成符合自身特点的文明样式。习近平主席指出,一切文明成果都值得尊重,一切文明成果都要珍惜。不同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没有高低优劣之分,不能简单用一把尺子来评定。大自然的精彩源于生物的多样性,人类的生机源于文明的多样性。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才能创造出多元共生的活力亚洲。
亚洲文明开放包容,互学互鉴。文明因包容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早在数千年前,亚洲各国就在思想、艺术、宗教、科技等领域开展交流。佛教、制糖术、阿拉伯数字、各种农作物等从印度、西域、东南亚传入中国,中国的四大发明、丝绸、瓷器等也传至亚洲各地甚至欧洲。亚洲文明的开放性、包容性,不同文明的互学互鉴、深度融合,是亚洲各国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不竭动力。
亚洲文明博大精深,以和为贵。亚洲文明汇聚了各国的历史精神和人文传承,积淀了各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中国儒家提倡“天人合一”,强调“致中和,则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将“和”视作天地万物相生相长的源泉,人与自然、与社会相交往的最高准则。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印度教等宗教以及亚洲各国的本土文化中,都有不同形式对和平、和谐的追求。正如时间酿造美酒一样,伟大深邃的智慧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慢慢沉淀,最终形成了以“和”为贵的文明精华。
朋友们,
亚洲有辉煌的过去,但我们的文明不仅仅是在博物馆里供人们欣赏瞻仰的。亚洲更有发展的机遇、灿烂的未来,亚洲文明是照亮人类发展进步的耀眼灯塔。我们对亚洲文明的自信,源于对亚洲发展合作的自信。
第一,亚洲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潮头。据经济史学家麦迪逊测算,近代以前,亚洲的国民生产总值长期占据人类的三分之二。近代亚洲的落伍只是历史的一个插曲,今天的亚洲正在迎头赶上、发展复兴,恢复她在人类文明中应有的高度。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亚洲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的引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2015年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达6.5%,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4%。今天,占世界人口总数三分之二的亚洲人,生产着世界上五分之四的产品。亚洲的发展离不开外部资金科技,但相较于外因,内因是决定性的,亚洲文明造就了人民的勤劳、智慧与无限创造性,内部潜力的释放将托起新的“亚洲世纪”。亚洲国家应当凝聚文明的自信、发展的自觉,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引领全球化潮流,力争上游,后来居上。
第二,亚洲是地区合作共赢的典范。亚洲的区域性合作源远流长。在西方开启大航海时代之前,东亚就已经形成发达的“海上文明交流圈”,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东南亚以及印度、阿拉伯的商人建立了密集的贸易网络。今天,亚洲各国交流与区域合作再次进入黄金时代。2015年中国与东盟十国互访人数超过2300万,中日韩等东北亚三国人员往来近2400万人次。亚洲区内贸易额从8000亿美元增长到3万亿美元,贸易依存度超过50%。地区国家已签署实施自贸协定近150个,其中40%为区域内自贸协定。东盟共同体宣告成立,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正式启动。明年是东盟成立50周年,东盟与中日韩建立合作机制20周年,东亚区域合作面临新的机遇,各方应携手共进,实现2020年建成“东亚经济共同体”的目标。
第三,亚洲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心。数千年来,中国与亚洲各国克服高山大海的阻隔,开辟出连接彼此、横跨欧亚的陆上、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上驼铃声声、帆影重重,带动了亚洲文明前进的步伐。2013年,习近平主席着眼于世界发展大势和亚洲各国需求,本着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提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得到了沿线国家和人民的广泛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实施3年多来,取得丰硕成果。一批道路交通、港口、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启动。中国与东盟发表产能合作联合声明,加快建设港口城、临港工业园区、跨境合作区,为地区国家工业化、现代化提供强大助力,也为提高本地区国家与人民民生福祉,增进人民间的互鉴交流注入新的动力。“一带一路”正在续写历史、再造辉煌。亚洲各国应当通过文明对话促进民心相通,加强战略互信与发展对接,共同谱写亚洲文明的新篇章。
朋友们,
亚洲文明复兴的历史大幕正在拉开,这是一个精彩纷呈的舞台,充满希望的田野。中国作为亚洲文明古国,在五千年不间断的历史传承中,形成了讲仁爱、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价值追求,秉持兼善天下的情怀。今天,中国正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愿与各国人民携手实现合作共赢的亚洲梦、世界梦。“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们愿意与亚洲各国加深文明对话,促进相互理解,增进友好感情,实现共同发展,为亚洲文明的和谐进步不断注入“正能量”。期待各位专家学者通过此次研讨会相互学习借鉴各自文明的优长之处,围绕如何更好推动亚洲文明和谐共生、各国合作共赢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探讨交流,在历史与未来、文明与发展的对话中激荡思想、启迪智慧。预祝此次研讨会取得成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