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6日,驻中非大使孙海潮就中国的经济发展现状和前景以及中国和平发展合作的外交政策举行了媒体见面会。中非国家电视台、中非国家广播电台、中非通讯社、《挚友报》、《中非晨报》、《民主报》、《阿格拉报》、《全球视野报》等十三家中非主流媒体应邀出席。
孙海潮大使简要回顾了中国共产党90年来的辉煌历程,详细介绍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在经济建设和改革发展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国经济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文化和交流合作方面也取得重大进展,这一切都是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根本原因是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中国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使每个居民都真正享受到经济增长的实惠。中国共产党得到了全体中国人民的真心拥戴。当然,在前进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的阻力和挑战。中国的人口多、底子薄,发展还很不平衡。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还需要在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发展道路上继续付出艰苦努力。
孙大使在谈到中国外交政策时指出,中国建立和谐世界的主张得到各国普遍欢迎。中国从不干涉别国内政,从不把自己的主张强加于人,认为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应归人民自主决定,把对外援助看作是朋友间的相互支持,最终目标是促进共同发展。中国在对外关系中高举和平发展的大旗,制定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与世界各国的合作关系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世界上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中国和非洲占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中非传统友谊不断发展,团结合作不断强化。
中国是个发展中国家,自身面临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艰巨任务。尽管如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来,尽其所能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帮助,累计建成配套项目2100多个,培训各类人才12万余名,派遣外国专家和技术人员60万余人次,医疗队2万余人次,减免50个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债务380笔。多双边互相结合。双边渠道是中国开展南南合作的传统方式。近年来,中国不断加强多边框架下的南南合作。2009年,中国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增资500亿美元,明确要求将资金优先用于最不发达国家。中国多次向世界粮食计划署捐款,帮助发展中国家抗击饥饿。
近年来,中国与中非双边关系取得明显发展。中国政府对中非的资金援助成倍增长,两次减免债务金额约2000万美元,完成两万人座体育场、100套住房、3所学校、友谊医院翻新等援助项目,另有百床宾博医院即将完工,备受中非人民关注的博阿利3号水电站上马在即。中国已累计为中非培训各类人才560余名,提供奖学金名额436人次。
今年是新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开局年,相信到2020年时,中国与非洲、中国与中非的友好互利合作关系将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更加丰硕的成果。
使馆参赞邵伟做了新时期中国和平、发展、合作外交政策的讲话。
孙海潮大使还就中国外交与大国关系战略、地区热点问题、中国与中非友好合作关系、中国如何正确处理在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等回答了中非媒体记者的提问。整个媒体见面会气氛热烈、活跃。
与会记者希望以后能举办更多的此类活动,以帮助中非媒体和人民了解一个真实的、发展的、生动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