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Townhall Europe)
尊敬的玛利亚·马丁-普拉特副总司长,
尊敬的罗林泉副会长,
尊敬的马克卿大使,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上午好!很高兴出席第十一届中欧论坛。首先,我要感谢欧洲之友举办此次年度论坛。中欧论坛自2011年创立以来,汇聚了关心中欧合作的各界有识之士,围绕中欧关系进行广泛深入探讨,为增进双方理解互信、推动双方务实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此次论坛适逢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20周年,也是新冠疫情后首次全面恢复线下举办,为中欧嘉宾齐聚一堂,共同回顾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年不平凡历程,分享推动中欧关系发展的真知灼见提供了良好契机。
从1975年中国同欧洲经济共同体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到2003年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其间历经近30年,更确切地说是28年。中国人常讲“三十而立”。中欧在双方建交接近“而立”之际将双边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是中欧关系走向成熟的标志。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建立20年来,中欧关系蓬勃发展,交往对话日益频密,合作规模水平不断提升,给双方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政治层面,中欧之间建立了领导人会晤机制、五大高级别对话和70多个合作机制。
经贸层面,2002年至2022年,中欧贸易额从868亿美元扩大至8473亿美元,增长近10倍,日均接近23亿美元。对华出口支撑了欧洲约400万就业岗位。截至2022年底,中国在欧洲设立直接投资企业超过2800家,雇用外方员工逾27万人。
人文层面,2003年,中欧人员往来约为300万人次,2019年已接近800万人次,每周有600多个固定航班往返中欧。在中国汶川特大地震、欧债危机、新冠疫情等艰难时刻,中欧更是同舟共济、守望相助,谱写了中欧友好的感人篇章。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过去20年来,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取得长足发展。这些成就来之不易,需要双方共同呵护并发扬光大。
中欧建交以来,特别是过去20年来,中方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中欧关系,将欧盟视为国际格局中一支战略性力量,一直把发展中欧关系视为中国外交优先方向。我们认为,中欧关系具有全球战略意义,不针对、不依附、也应不受制于第三方。希望欧盟和欧洲国家不要以牺牲中欧关系和中国利益为代价来维护同第三方的关系。
作为多极化世界的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中欧双边关系对全球和平与繁荣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国际形势变乱交织。在这个重要时刻,中欧更应携起手来,借鉴和传承过去20年发展经验,推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取得更大进展。
一要树立正确认知。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是现行国际秩序的受益者和维护者。我们将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中欧之间没有地缘政治矛盾,没有根本利害冲突,双方都从彼此发展中受益。双方合作远大于竞争,共识远大于分歧。中欧首先是合作伙伴。双方在历史、文化、意识形态和发展阶段上确实存在差异,存在一些不同看法非常正常,但中欧绝不是对手,更不是制度性对手,不能让分歧影响合作,甚至主导和定义中欧关系。
二要推进交流对话。去年底以来,中欧高层交往呈现全面恢复的良好势头。习近平主席同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以及德国、法国、西班牙、匈牙利、荷兰、意大利和希腊等多个成员国领导人举行会谈会见。欧委会年内已有8位副主席或委员访华,李强总理、何立峰副总理、外交部长王毅、商务部长王文涛、生态环境部长黄润秋等中方领导人和高层官员也相继访欧。双方成功举行高级别战略对话,以及环境与气候、经贸、数字领域高层对话,达成广泛共识。中欧领导人即将举行新一次会晤,将为中欧关系发展提供有力政治引领。双方要继续保持沟通对话的良好势头,不断深化互信,为中欧关系发展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三要坚持开放包容。中欧有着广泛共同利益,双方合作具有强大韧性和潜力。今年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保持领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表示,中国仍然是全球增长最大引擎,今年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达到三分之一,近期更是将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上调0.4个百分点。摩根大通、瑞银集团、德意志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也纷纷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测。外商参与进博会、服贸会、广交会、消博会等展会的热情持续高涨。这充分说明,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也不会变,世界对中国经济发展抱有充分信心。
展望未来,中国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推进高质量发展,将为包括欧洲在内的各国企业提供广阔发展空间。中方欢迎欧盟更多优质产品、技术、服务进入中国市场,也希望欧方保持投资和贸易市场开放,为中国企业提供公平和非歧视的营商环境。中欧都是经济全球化的坚定支持者和受益者。不能把全球化带来的相互依存与不安全简单画等号,更不应将经济问题泛安全化、泛政治化。中国的发展对欧洲是机遇不是风险。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中国都是欧洲可以信赖的朋友和伙伴。中方愿同欧方开展更高水平合作,共同打造数字经济、绿色环保、新能源、人工智能、互联互通等新增长引擎,共同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可靠。
四要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当前,面对巴以冲突再起、乌克兰危机延宕,叠加效应可能引发全球难民、能源、粮食安全等危机,中欧要加强协调合作,共同为推动局势降温、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发挥积极作用。面对全球气候和生物多样性挑战,中欧要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积极发挥引领作用,特别是推动COP28取得成功。双方应共同推动COP15成果落地,携手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面对全球发展赤字,中欧完全可以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和“全球门户”战略对接,共同为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繁荣发展、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积极贡献。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为解决全球安全和发展问题、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指明方向,欢迎欧方支持和参与。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没有改变人类对和平与发展的追求,世界各国团结协作、共谋发展的呼声和意愿更加强烈。只要中欧双方加强对话合作,妥善管控分歧,中欧关系必将开创下一个美好的20年。我本人对此充满信心。
此外,为纪念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中国驻欧盟使团同《外交世界》杂志合作出版了纪念特刊,汇集了中欧各界人士对双方关系发展的观点和建议,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我也愿借此机会感谢《外交世界》杂志主席和首席执行官芭芭拉女士及其团队为此付出的大量工作。
最后,预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