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驻外报道 > 外交之声

驻泰国大使韩志强在泰媒体发表署名文章《中国的改革发展与中泰合作新机遇》

来源:(驻泰国大使馆) 2024-09-18 23:07

2024年9月16日,驻泰国大使韩志强在泰国《民意报》《经理人报》和《每日新闻》发表题为《中国的改革发展与中泰合作新机遇》的署名文章,宣介中国共产党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文如下:

近期,世界把目光聚焦中国一场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议——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了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释放了中国坚定不移改革发展的强烈信号。许多泰国朋友表示他们也关注到这次会议,希望了解更多情况。这里,我想用几个关键词同泰国朋友们分享我对会议的认识和理解。

一是“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会提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在很长的历史时间里,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与实行市场经济的资本主义制度相区别。中国共产党通过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把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政治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开辟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一项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能发挥国家在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上的有效作用,也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同时避免市场机制失灵情况下社会生活出现的问题,保证国家经济发展始终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正确方向前进。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日益显示独特优势作用,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实现提供坚实保障。

中国不仅建设自身更高水平的市场经济,还努力为世界经济稳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连续十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中国已连续11年是泰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泰国最主要的外资来源国。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将对全球经济治理、世界经济繁荣发挥重要作用,将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包括泰国在内的周边国家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动能与机遇。

二是“新质生产力”。全会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中国将进一步强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制度保障,持续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科技创新成为国家发展盛衰成败的关键。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新质生产力由创新起主导作用,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中国发展新质生产力开辟了新的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当前,中国战略新兴产业占GDP比重已超过13%,高新技术企业达46.3万家。中国5G基站383.7万个,占世界的60%以上。中国可再生能源2023年新增3亿千瓦,占全球新装机的约50%。中国正依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不断培育发展新动能,向着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大步迈进。

中国倡导并践行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国际科技合作理念,坚持“科学无国界、惠及全人类”,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带动了全球科技创新成果互惠互享。当前,中泰两国绿色经济、数字经济领域的合作持续走深走实,中国技术赋能数字、智能、绿色化泰国发展,仅华为泰国公司一家就为9.6万名泰国青年人提供数字技术培训课程。中泰两国合作发展新质生产力将有力促进泰国产业提质升级。

三是“高水平对外开放”。全会指出,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中国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中国经济已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只有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才能打造合作竞争新优势,有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赢得经济发展主动。中国近年来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清零”,关税总水平已降至同世贸组织发达成员相当水平,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今年上半年,中国吸引外资规模近5000亿元,新设立外资企业近2.7万家。中国还将进一步加强对开放的战略性、系统性、前瞻性谋划,在更高起点上优化对外开放格局,拓展对外开放范围领域,不断构筑对外开放新优势,汇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中国拥有14亿人口、4亿中等收入群体,是全球最大单一市场,也是最具潜力市场。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必将为世界带来更多合作共赢的机遇,也必将为中泰双边贸易投资提供更广阔市场空间。我们欢迎更多泰国产品出口中国,支持双方优质企业扩大相互投资,实现互利共赢。

四是“文化软实力”。全会决定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建设全球文明倡议践行机制,扩大国际人文交流合作。

世界文明百花园姹紫嫣红、生机盎然。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自古以农耕为主的生产方式成就了东亚人勤劳、友善的优秀品格,塑造出东亚尊重多元、和合共生的优秀传统思想。本地区过去几十年和平发展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我们都秉承了和平、合作、包容、融合等思想理念。近代以来,以工业化和自由竞争为基础的西方文明在世界占据主导地位,在特定历史阶段为社会发展发挥了一定作用。当历史的脚步进入21世纪第三个十年,旧时代流行于世界的一些文明理念在新的世界现实面前越来越暴露出其局限性,那些弱肉强食、你输我赢、赢者通吃已不适合时代需要,而传统东亚文化恰恰能够带给我们济世良方,是地区国家现在以及未来的相处之道。

中国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主张携手解决攸关世界未来和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中泰两国都十分重视软实力建设,我们应加强人文交流、文化互鉴,发挥东亚文明的智慧,共同抵御冷战思维、对抗意识,维护好东亚地区这片和平发展的绿洲。

五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全会指出,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参与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习近平主席于2013年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理念,突破了零和博弈的陈旧思维,汇聚了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在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历史关头,为人类向何处去指出了正确方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成为引领当今时代前进的光辉旗帜,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追求的崇高目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从中国倡议扩大为国际共识,从美好愿景转化为丰富实践,从双边到多边、从区域到全球、从发展到安全、从合作到治理,有力推动世界走向和平、安全、繁荣、进步的光明前景。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共同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中泰是山水相连好邻居,血脉相融好亲戚,互利合作好伙伴。2022年11月习近平主席对泰国进行历史性访问,两国领导人确定共建中泰命运共同体新目标,赋予“中泰一家亲”新的时代内涵。明年将迎来中泰建交50周年,我们愿同泰国各界朋友们一道,沿着两国领导人所确定的构建中泰命运共同体目标,在实现各自国家现代化的道路上相互支持、密切协作,推动中泰关系实现更大发展,造福中泰两国人民。

返回顶部
信息提示

您即将离开外交部门户网站,跳转到其他网站,
是否继续访问?

继续访问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