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葛祥林(Prof. Georg Michael Gesk)教授,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非常高兴在美丽的易北河畔,与奥斯纳布吕克大学和中国政法大学德国校友会的年轻朋友们畅叙友谊,共话未来。
我想借此机会,谈谈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希望这有助于大家观察中国、研究中国、认识中国。介绍中国是一个很大的课题,我选择中国几个最显著的特点来讲。
第一,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多元的国家。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如天下大同、民为邦本、以和为贵等,早已浸润成为中国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从几千年前一直延续至今。中国是一个统一的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普通话是中国的通用语言,但各地方言繁多;汉字是中国的通用文字,但也有许多少数民族文字。中国饮食文化丰富,各地口味和烹饪方法迥异,形成了八大菜系。中国幅员辽阔,陆海兼备,地貌和气候复杂多样,孕育了丰富而又独特的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多样性,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各地区自然资源禀赋差别之大在世界上是少有的,统筹区域发展成为重大挑战,2023年,中国西部地区GDP总量仅相当于东部地区的40%左右。我国高度重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一系列重大区域战略稳步推进,区域板块之间融合互动,经济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明显缩小。
第二,中国是一个敢于创新、绿色发展的国家。在诸多全球性挑战面前,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始终胸怀天下、笃行担当,推动各国团结合作、同舟共济。我们提出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为应对全球性挑战、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方案与中国力量。中国一贯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坚定不移走守正创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大力推行绿色生产方式,推动能源革命和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统筹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统一。截至2024年6月底,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约占中国发电总装机的53.8%。2024年1至10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77.9万辆和975万辆。习总书记说,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截至2023年底,中国森林覆盖率超过25%,森林蓄积量超过200亿立方米,年碳汇量达到12亿吨以上,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成为全球增绿最多的国家。21世纪以来,全球新增绿化面积约1/4来自中国。
第三,中国是一个心怀世界、开放包容的国家。回顾历史,开放合作是增强国际经贸活力的重要动力。立足当今,开放合作是推动世界经济稳定复苏的现实要求。放眼未来,开放合作是促进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时代要求。中国已成为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连续7年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2024年7月,中国共产党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300多项全面深化改革重要举措,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谋篇布局,中国将长期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与世界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目前,中国已对包括德国在内的38个国家实行30天“免签”,“China Travel中国游”成为国际传播年度热词。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入境游客约9500万人次,同比增长近80%。目前来自全世界百余个国家数十万名留学生在中国千余所高校学习。中方设立的“青年使者交流学习计划”(Young Envoys Scholarship,简称YES项目),提供校际交换、语言学习、短期学习、(寒)暑期学校、实习、预科、冬夏令营等类型的交流活动。欢迎各位同学通过申请“YES项目”到中国学习深造,既“读万卷书”,又“行万里路”,体验不同文化魅力,开启一场学术成长和奇妙探索之旅。
青年最富朝气和梦想。中国人常说,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新年伊始,万象更新,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希望中德青年用平等、尊重、爱心来看待这个世界,用欣赏、包容、互鉴来对待不同文明,促进两国乃至不同国家人民相互理解,用青春的活力和青春的奋斗,让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变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