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0日,驻瑞典大使崔爱民出席瑞中贸易委员会午餐会并发表题为《共迎挑战,共赴未来,推动中瑞经贸合作迈向新征程》的主旨演讲,全文如下:
尊敬的佩尔松主席,
各位瑞中贸易委员会会员代表,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中午好!
很高兴再一次参加瑞中贸易委员会午餐会。值此中瑞建交75周年之际,我愿就中国经济和中瑞经贸合作与大家交流一下看法。
一、今年中国经济运行平稳,实现良好开局
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面对单边主义、 保护主义抬头,中国经济迎难而上,2024年GDP实现5%的增长,继续成为世界经济发展重要引擎。今年3月份召开的中国“两会”明确了2025年GDP增长预期目标为5%,符合中国实际和发展规律。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延续了去年四季度的复苏势头,展现出向新向好的开局态势。
一是GDP增速超出预期。经初步核算,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5.4%,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继续保持领先。二是绿色转型扎实推进。中国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风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设备生产规模稳居世界第一。今年3月,风电光伏发电合计装机历史性超过火电装机规模。三是创新活力充分释放。一季度,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宇树机器人、DeepSeek引领人工智能发展潮流,中国制造不断迈向高端化、智能化。四是消费表现十分亮眼。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巩固,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迎来新一轮增长。《哪吒2》票房排名全球影史第五。“五一”假期,出游人数大幅增长,“流动的中国”充满活力。五是高水平开放继续推进。中国外贸逆风而行,展现出强大韧性。过境免签政策扩围优化,带动“中国游”持续火爆全球。
习近平主席前不久会见国际工商界代表时指出: 中国一直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者和稳定锚,正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事业舞台大,市场前景广, 政策预期稳,安全形势好,正是有利于外资企业投资兴业的一方沃土。外资企业在推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参与者、是中国改革开放和创新创造的重要参与者, 是中国联通世界、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参与者。中国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利用外资的政策没有变也不会变。中国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必然是外商理想、安全、有为的投资目的地,与中国同行就是与机遇同行,相信中国就是相信明天,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
近一段时间以来,全球经济发展面临极大的挑战和不确定性,美国以各种借口对所有贸易伙伴滥施关税,严重损害正常经贸往来,严重破坏国际经贸秩序, 严重冲击全球经济发展稳定,与市场规则和开放大势背道而驰,遭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批评和反对。针对美方一系列违规无理的单边关税措施,中方进行了坚决有力的反制,关系全球经贸发展的中美经贸几乎处于停滞状态。此后,中方经认真评估,在充分考虑全球期待、自身发展利益及美工商界和消费者呼吁的基础上,决定同意与美方接触。一周前,中美双方通过平等对话协商,发表了《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 双方大幅降低双边关税水平,取消了共计91%的加征关税,暂停实施24%的关税90天,保留剩余10%的关税,这一举措符合两国及世界共同利益,为世界经济注入更多确定性和稳定性。多家国际机构纷纷做出积极预测,高盛下调美国经济衰退风险,瑞银、摩根士丹利等各大银行同步上调对中国经济增长预期。
我们注意到,一些经济体也正在与美方进行谈判。 需要强调的是,相互开放、相互尊重、平等协商才是解决分歧的光明大道,贸易保护主义没有出路。中方愿与各方一道,不断深化互利合作,加强沟通协调,共同抵制单边保护主义和霸权霸凌行径,共同维护自由贸易和多边主义,推动建设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
二、中欧、中瑞经贸合作总体稳定,未来可期
前不久,习近平主席同欧盟领导人互致贺电,庆祝中国和欧盟建交50周年。回顾中欧双方半个世纪的交往,最宝贵的经验是相互尊重,最强大的动力是互利共赢,最一致的共识是多边主义,最准确的定位是合作伙伴。一个健康稳定的中欧关系,不仅成就彼此,而且照亮世界。
在中瑞两国建交75周年之际,习近平主席同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国王互致贺电,表达了对中瑞友好关系不断发展的美好期待。75年来,中瑞经贸关系取得长足发展,合作领域涉及居家零售、生物医药、汽车制造、信息通讯、低碳环保等诸多领域。虽然中瑞经贸合作也面临着一些现实问题,但两国传统友谊深厚、产业优势互补,务实合作仍具有广阔前景。
一是中瑞经贸合作基础坚实。中瑞长期保持彼此在亚洲和北欧地区最大贸易伙伴地位。目前超过1万家瑞典企业开展对华贸易,600多家瑞典企业在华经营。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来到瑞典留学、旅游、投资兴业,这种“双向奔赴”定能进一步促进两国及两国人民增进认知、友谊与互信。
二是中瑞产业发展优势互补。瑞典创新指数排名全球领先,创新和发明深刻影响着世界科学技术发展进程。中国坚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具备完善的工业体系,广阔的消费市场和巨大的“人才红利”,希望瑞典高科技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能够到充满活力的中国市场挖掘新的商机,实现更大的发展。
三是中瑞务实合作势头向好。2024年,瑞多位高级官员先后赴华与中方相关部门开展建设性对话。前不久,中国商务部代表团访瑞重启经贸联委会机制, 共同举办系列经贸活动,成立中瑞绿色转型投资工作组,双方企业相互主动寻找合作机会。这些成绩离不开瑞工商界的大力支持,瑞中贸易委员会、瑞典贸易投资委员会深度参与其中,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最后,希望我们秉持建交初心,共迎挑战,共赴未来,不断推动中瑞经贸合作迈向新征程。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