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驻外报道 > 外交之声

驻意大利大使贾桂德就中欧关系接受安莎社专访

2025-07-22 22:50

2025年7月22日,驻意大利大使贾桂德接受意安莎通讯社专访,结合即将举行的第二十五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就中欧关系和经贸合作、乌克兰危机、美国滥施关税等问题阐述中方立场。专访实录如下:

一、中国与欧盟即将迎来建交50周年。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近日概述了发展对华关系三大重点:经贸再平衡、“去风险”、在气变等全球问题上加强合作。7月24日即将举行的中欧领导人会晤将会释放什么信号?

贾桂德大使:今年是中欧建交50周年,也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当前国际局势变乱交织,人类社会再次来到关键十字路口。作为推动多极化的两大力量、支持全球化的两大市场、倡导多样性的两大文明,中欧在此时举行领导人会晤具有重要意义。中方期待同欧方总结过去、着眼当下、展望未来,明确伙伴关系定位,推进双边合作,完善多边治理,携手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成就彼此,为世界提供稀缺的稳定性和确定性。

回顾半个世纪的交往历史,中欧关系之所以能够经历风雨,不断走向成熟,成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双边关系之一,关键是坚持伙伴定位,让合作成为中欧关系主基调。双方年贸易额从24亿美元增长到7858亿美元,相互投资存量从几乎为零增长到近2600亿美元,人员往来日益密切,在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上密切沟通协作。中欧合作有力支持彼此发展进步,也在国际上办成许多大事,双方是伙伴,不是对手,更不是敌人。中欧经济体量巨大,经贸往来频繁,竞争和摩擦在所难免。“再平衡”应是双向开放,“去风险”不能异化为“去合作”。相信只要双方以全面、辩证、发展的眼光看待中欧关系,坚持相互尊重、对话协商,就能凝聚共识,超越分歧,共同开辟下一个值得期待的50年。

二、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战争威胁欧洲安全,中俄的紧密关系引发欧方关切。中方将如何推动俄方进行谈判,以政治解决这场冲突?

贾大使:乌克兰问题不应成为中欧之间的分歧点。中国不是乌克兰危机的制造者,也不是当事方,始终坚持劝和促谈,并尽可能照顾欧方合理安全关切。中方明确提出尊重联合国宪章及各国主权平等和领土完整,公开表示反对使用核武器,呼吁战场不外溢、战事不升级。今年初美俄就乌克兰问题直接沟通,有人认为欧洲“不在餐桌上”。对此,王毅外长在今年慕安会明确表示,欧洲更有必要为和平发挥作用。中欧在推动早日停火,实现持久和平的大方向是一致的。

中俄关系也不应成为中欧关系的障碍。中俄互为最大邻国,有4000多公里的边境线,双边关系发展符合两国利益,也有利于地区和国际关系稳定。同样,欧盟将发展跨大西洋伙伴关系作为外交重要支柱,中方并没有因此指责欧方。中俄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两国正常的贸易往来也不应受第三方影响。乌克兰危机发生后,中国政府未向冲突任何一方提供致命性武器,严控两用物项出口,严控可能改装为军用的消费级无人机出口,在这方面做得比其他国家都严格。

乌克兰危机的根源错综复杂,最终解决需要全面考虑俄乌矛盾、俄美矛盾、欧洲安全治理三方面因素。中方将不遗余力为推动政治解决危机作出努力,支持所有当事方和利益攸关方适时参与和谈进程,支持欧洲发挥重要作用。

三、欧洲企业对中国稀土管制表示担忧,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希望在访华期间推动中方放宽稀土出口管制,这会取得进展吗?

贾大使: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具有军民两用属性,对军民两用物项实施必要管制是各国行使主权,也是应尽的国际义务。中方有关举措符合国际惯例,是非歧视性的,不针对特定国家,是“规范出口”而非“禁止出口”。面对欧盟等方面提出的关切,中方已明确表示,只要遵守出口管制规定并履行必要程序,欧洲企业的正常需求将得到保障,中方主管部门还为欧洲企业设立了“快速通道”。稀土出口从来不是,也不应该成为中欧之间的问题。

当前美国滥施关税,无理打压中方企业,在高技术领域对华“筑墙设垒”,欧盟对华实施光刻机出口管制,限制中国企业参与欧盟医疗器械公共采购,这些歧视性做法真正阻碍了公平竞争,也不利于欧美企业发展进步。中欧应恪守世贸组织规则,共同营造公平、透明和非歧视的营商环境,维护经贸关系健康发展。

四、2024年,欧盟对华贸易逆差超过了3000亿欧元。冯德莱恩提到要“再平衡”中欧经贸关系,呼吁中方为欧洲企业提供更大的开放度和平等机会。这些该如何实现?

贾大使:当前欧盟对华贸易逆差是中欧宏观经济环境、产业结构、需求变化、国际贸易条件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能简单把责任推给某一方,或者归咎于市场准入等问题。欧盟对美贸易长期保持大额顺差,欧盟也认为有其客观原因和合理性,并坚持这一顺差不应成为美对欧加征关税的理由。

实际上,自2022年以来,欧盟对华贸易逆差总体呈下降趋势,2023年已经下降了27%。一般贸易数据也不能完全反映全球产供链融合背景下中欧贸易利益分配格局。在华欧企近40%的出口反销欧洲,出现了“顺差在中方、利润在欧方”的现象。欧盟还对中国长期保持服务贸易顺差,2024年顺差高达503.58亿美元。

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关税总水平已降至7.3%,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从190条缩减至29条,制造业完全开放。欧洲投资者充分享受中国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消费升级趋势,在华市场空间不断拓展。欧洲医疗器械长期在华占据垄断地位,空客在华市场份额从2008年约20%增至目前的超过50%,意大利制造的直升机、汽车、家具、服装、红酒、橄榄油等产品备受中国企业和消费者青睐。中方愿扩大进口欧洲优质产品,欢迎更多欧洲企业来华投资兴业。

近年来,美国施压阻挠欧盟将高技术产品出口中国,加剧了欧洲对华贸易逆差。希望欧方坚持开放合作,取消高技术产品对华出口限制,避免人为干扰双边贸易。同时,中欧投资协定是双方历时7年谈成的一份高水平、平衡、互利共赢的协定。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欧方搁置了协定批约进程。近期,中方同欧洲议会同步全面解除交往限制。如能批约,欧方关心的中国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等问题都能得到很好解决。

五、在美国全球范围发动贸易战的大背景下,我们该如何展望中欧关系的未来?意大利在促进中欧对话方面可以发挥什么作用?

贾大使:美国在全球滥施关税是典型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经济霸凌行径。面对美方错误做法,如果一味选择妥协退让,甚至以牺牲第三方利益为代价,国际规则和公理将无从谈起,只会让世界重回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所有国家都将沦为受害者。中欧经济总量超过世界三分之一,贸易量超过全球四分之一,双方都是经济全球化积极倡导者和多边主义的坚定维护者。只要中欧坚持对话合作,阵营对立就难以形成,只要中欧选择开放共赢,经济全球化潮流就不会逆转,只要中欧携手践行多边主义,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将不断增强。

今年也是中意建交55周年。意大利是欧盟核心成员,中意关系是中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意方多次强调愿做中欧交往的重要桥梁。希望意方传承和弘扬历史悠久的丝路精神,继续做促进中欧对话的先行者,推动欧中坚持相互尊重,照顾彼此关切,兼顾双方利益,实现合作共赢。中方愿同意方一道,深化经贸、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领域交流合作,以更高水平的中意关系同中欧关系形成正向互促。

返回顶部
信息提示

您即将离开外交部门户网站,跳转到其他网站,
是否继续访问?

继续访问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