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2日,驻波黑大使李凡在《解放报》等波黑主流媒体发表署名文章《让中欧关系成就彼此,照亮世界》,宣介中欧关系发展历程和丰硕成果,阐明中方对发展中欧关系的原则立场,文章全文如下:
今年是中国同欧盟建交50周年,是中欧关系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节点。50年前,中欧老一辈领导人以非凡的政治魄力和长远的战略眼光打破阵营对立,作出建交的历史性决定,打开了中欧交流合作的大门,对国际格局产生深远影响。2001年中欧建立全面伙伴关系,2003年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14年习近平主席历史性访问欧盟总部,提出打造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
中欧50年来合作成绩斐然。中国是唯一同欧盟建立以领导人会晤为引领,以战略、经贸、环境与气候、数字、人文领域高级别对话为支柱全方位合作格局的大国,70多个对话机制涵盖多领域、各层级,中欧关系政治内涵日臻成熟丰富,战略意义和全球影响日益凸显。双方年贸易额从24亿美元增长到7858亿美元,相互投资存量从几乎为零增长到近2600亿美元,人员往来日益密切,在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协调合作。中欧关系成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双边关系之一,为近20亿中欧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为经济全球化时代互利合作树立了典范。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一个健康稳定的中欧关系,不仅成就彼此,而且照亮世界。
中国始终支持欧洲一体化。不论欧洲处于顺境还是逆境,无论国际和欧洲形势如何变化,中国对欧政策始终保持稳定性、连续性,始终支持欧洲一体化、支持欧盟战略自主化,乐见一个强大繁荣稳定的欧洲。
中欧合作互利共赢。中国和欧盟是世界第二、第三大经济体,经济总量超过世界三分之一,贸易量超过全球四分之一。作为全球两大市场,中欧加强互利合作是必选项而不是选择题,经贸合作是中欧关系的“压舱石”而不是“风险源”。
中欧人文交流促进了文明互鉴。中华文明崇尚“和而不同”,欧盟主张“多元一体”,双方殊途同归、异曲同工。从旅游年、艺术节、风情街,到博览会、推介会、研讨会,中欧人文交流持续助力中欧关系发展。中国已对32个欧洲国家实施单方面免签政策,越来越多的欧洲各界人士享受了便利,去年中欧双边人员往来超970万人次。目前每周有近600个航班往返于中欧两地,我们欢迎更多欧洲民众乘着“中国热”、来场“中国游”。
中欧在多边事务中密切协作,完善全球治理。中欧关系的演进是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缩影。多极化潮流不可阻挡,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国际形势越是动荡,中欧关系的战略价值就愈加凸显。中欧都坚定践行多边主义,坚定支持联合国地位,都认为国际争端应通过和平方式解决,都反对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都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中欧在国际和多边舞台上保持沟通协调,可以携手办成许多大事。
50年来,中欧关系不断走向成熟稳定,当然也存在着困难挑战。时代进步的潮流不可阻挡,中欧关系只会也只能继续前行。要客观看待中欧经贸分歧摩擦。一段时间以来,欧盟频繁指责中国经贸政策,称中方实施不公平产业补贴、“产能过剩”危及欧洲产业、市场开放不足,导致欧洲对华贸易逆差增加。中欧经济体量巨大,经贸往来频繁,竞争和摩擦在所难免。中欧经贸合作现状是宏观经济环境、国际贸易条件和双方产业结构共同作用的结果,不能简单将问题归责于某一方。中方也一直同欧方保持建设性沟通。欧方将自身困难片面归结为中方经济政策,将对华强硬作为交易手段,是典型的经贸问题政治化,严重影响中欧合作,最终损害的是成员国利益。
中欧应继续锚定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一最准确的定位,加强交往、增进互信、推进合作,共同维护战后国际秩序和多边贸易体制,为世界提供稀缺的稳定性和确定性,共同开辟中欧关系更加美好的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