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驻外报道 > 外交之声

驻德国大使邓洪波在《柏林报》发表时政评述《中德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

来源:(驻德国大使馆) 2025-07-24 14:52

2025年7月22日,驻德国大使邓洪波在《柏林报》发表时政评述《中德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全文要点如下:

编者按:中国驻德国大使邓洪波在《柏林报》上就中德关系、中欧关系、国际贸易争端和乌克兰危机等问题阐述中方立场。

在周四将于北京举行的中欧领导人会晤前,邓洪波大使将德国和欧盟视为中国的合作伙伴。

关于当前中德关系和中方与德国新一届联邦政府之间的交流:

中德是全方位战略伙伴,建交53年来,两国始终秉持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合作共赢精神发展双边关系,各领域合作不断巩固深化,为两国各自发展提供了动力。

德国新政府成立伊始,习近平主席即同默茨总理通电话,就坚持伙伴定位、密切高层交往、拓展务实合作达成重要共识,为新时期中德关系发展指明方向。不久前王毅外长成功访德,同瓦德富尔外长举行第八轮中德外交与安全战略对话。双方各部门有序对接,双边关系总体实现良好开局。

历史和现实都充分证明,中德两国虽国情不同,但彼此之间没有根本利益冲突,双方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只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分歧就不会成为两国关系发展的阻碍。中方始终高度重视发展中德关系,视德国为互利共赢、开放发展和应对挑战的合作伙伴。希望德方同中方一道,加强对话交流,深化务实合作,以中德关系的稳健发展对冲国际局势的不确定性,为世界和平与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关于本周将举行的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和中欧关系:

中欧同处欧亚大陆,是东西方两大文明的杰出代表,双方交往源远流长。建交半个世纪以来,中欧各领域合作成果丰硕,为近20亿中欧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也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作为推动世界多极化的两大力量、支持全球化的两大市场、倡导多样性的两大文明,中欧关系具有战略意义和世界影响。

中国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中欧关系,对欧政策保持稳定性、连续性。所谓“伙伴、竞争者、制度性对手”的“三重定位”既与事实不符,也自相矛盾。事实上,中欧双方有着广泛共同利益,合作大于竞争,共识多于分歧。中欧关系的正确定位是伙伴,主流基调是合作,关键价值是自主,发展前景是共赢。面对国际局势不确定、不稳定性上升,中欧应加强对话、增进互信、妥处分歧、深化合作,共同当世界和平的稳定锚、全球发展的推进器。

今年是中欧建交50周年,具有承前启后重要意义。中方愿同欧方加强沟通协调,共同筹备好新一次领导人会晤,为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注入新动力、开辟新前景。

关于中欧经贸关系:

中欧都是世界主要经济体,携手走过半个世纪发展历程,双边经贸合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年贸易额从24亿美元增长到7858亿美元,相互投资存量也扩大至近2600亿美元,充分说明双方有着广泛共同利益,合作共赢是中欧关系的底色。中欧经贸体量巨大,合作过程中出现一些分歧摩擦在所难免,同时双方经贸合作现状也是宏观经济环境、国际贸易条件和双方产业结构共同作用的结果,不能简单地归责给某一方。

近年来,中国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不断加大自主开放力度,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提升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为包括欧洲企业在内的外企赴华投资兴业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希望欧方能用更加全面、客观和积极的态度看待双方经贸关系,通过对话协商妥善处理分歧,避免把具体问题扩大化,将经贸问题泛政治化、泛安全化。

关于全球不确定性背景下德国的对华投资问题:

当前,经济全球化正在经历空前冲击,美国滥施关税损害多边贸易体制根基。中德两国应坚守公平正义,加强协调合作,携手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倡导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这是两国共同的责任担当。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3%,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对德国而言,对华投资是机遇不是风险。两国可以发挥现有优势,继续做大汽车、机械、化工等传统领域合作存量,培育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前沿领域合作增量,同时加强在气候变化、绿色发展等领域交流合作,探索更多合作可能。

关于德国对中国供应链和关键原材料依赖问题:

各国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各不相同,贸易的本质是优势互补、互通有无,而非谁更依赖谁,这是全球产供链分工合作的结果。

近年来全球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包括德国在内的不少国家更加重视经济安全与经济韧性问题,对此可以理解。但刻意炒作放大所谓对华依赖问题,把正常、互利的经贸合作也当做“降依赖”“去风险”的对象,对中国企业投资经营人为设置壁垒和障碍,这种做法是非理性的,我们不能认同,也明确反对。希望德方、欧方同中方共同努力,秉持开放包容、互利互惠的精神推进中德、中欧经贸合作,并积极为两国产业界搭建对接平台,提供稳定可预期的政策环境。

关于中国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的角色、中国能否发挥调解作用:

中国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的立场高度清晰且一以贯之,就是劝和促谈、政治解决。习近平主席从一开始就提出四点主张,即各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应得到尊重,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应得到遵守,各方合理安全关切应得到重视,一切致力于和平的努力都应得到支持,这是中国立场的最权威阐释。三年多来,中方一直以此为遵循积极开展外交斡旋,在联合国发起“和平之友”小组,一些欧洲国家也参与其中。事实证明,中方的主张客观、公正、理性、务实,体现了中国负责任大国担当,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

我们始终认为,对话谈判是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唯一可行出路。中方坚决反对任何非法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胁迫施压解决不了问题。希望各方都能以和平为念,以民生为系,以长远为计,为推动乌克兰危机政治解决营造积极氛围、积累有利条件,多做有益于劝和促谈的事情。中方愿同欧方保持沟通,加强协调,共同推动有关当事方早日达成全面、持久、具有约束力的和平协议,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欧洲安全架构,实现欧洲长治久安。

返回顶部
信息提示

您即将离开外交部门户网站,跳转到其他网站,
是否继续访问?

继续访问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