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1日,驻马耳他使馆临时代办彭熠军在《马耳他独立报》发表署名文章《铭记历史 共护和平与秩序 共创美好未来》。文章回顾中国、马耳他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牺牲和贡献,深入阐明中方的二战史观,呼吁中欧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共同守护来之不易的和平、捍卫公正的国际秩序、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全文如下:
在马耳他工作三载,这座岛屿的美丽与坚韧早已融入我心。无论是瓦莱塔皇家歌剧院遗址的断壁残垣,还是击穿莫斯塔圆顶教堂的那颗触目惊心的炸弹模型,抑或是弗洛利亚纳的世界大战纪念碑前永不熄灭的英雄之火,都在无声诉说着一段不容忘却的历史——二战的残酷与和平的代价。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马耳他人民用鲜血和生命为二战胜利作出了重大历史性贡献。这些遗迹,是马耳他人民英勇抗击轴心国狂轰滥炸的永恒见证。当年,这座战略要地承受了超过3000次空袭,仅大港就倾泻了6700吨炸弹,超过7000名军民献出了生命。
同样刻骨铭心的记忆,也深植于万里之外的东方。今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中国最早遭受法西斯侵略,抗击法西斯持续时间最长。从1931年到1945年,面对日本军国主义惨绝人寰的侵略——城市化为焦土,平民惨遭涂炭——中国人民以血肉之躯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十四载浴血奋战,付出伤亡3500万人的巨大民族牺牲,中国人民不仅捍卫了民族存续,更以顽强的抵抗有力牵制了逾70%的日本陆军主力,为欧洲和太平洋战场的最终胜利赢得了至关重要的战略空间。
二战的硝烟虽已散去,但其警示却历久弥新:守护来之不易的和平、捍卫公正的国际秩序、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是人类社会面向未来的正确坦途。
勿忘历史,珍视和平之贵。马耳他先贤有云:“未经苦难者,不知美好之可贵”(Min ma jgarrabx il-hazin ma jafx it-tajjeb)。这份源自苦难的智慧,与中华民族对“天下太平、共享大同”的千年追求息息相通。和平,刻在中国文化的基因里,也体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以来始终如一的和平外交实践中——我们从未主动挑起冲突或战争,未曾侵占他国寸土。当今世界仍被地区冲突的阴云笼罩,中国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坚信对话协商是化解争端的金钥匙,统筹应对各类安全威胁是治本之策。这份对和平的执着,是中国向世界发出的最诚挚邀约:让我们共谋、共护、共享和平的阳光。
坚守秩序,夯实和平之基。二战后的废墟之上,人类最伟大的共识莫过于创立联合国。80年来,《联合国宪章》所确立的原则,已成为现代国际秩序不可动摇的基石,国与国相处的根本准则。这份秩序,凝结着包括中马两国人民在内的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鲜血与牺牲,也清晰地记载着历史正义的回归:被日本殖民统治半个世纪的宝岛台湾,正是依据《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具有国际法效力的文件,重新回到中国的怀抱。台湾的光复,是二战胜利成果与战后国际秩序完整性的关键一环,其历史和法理事实不容丝毫篡改。当前国际形势波谲云诡,变乱交织,我们尤需像守护眼睛一样,坚定捍卫二战胜利成果,全力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这是对历史的负责,更是对未来的承诺。
捍卫正义,照亮和平之路。80年后的今天,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挑战前所未有。战争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高悬,关税战、贸易保护主义等给全球经济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单边主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人类再一次站在团结还是分裂、对话还是对抗、共赢还是零和的十字路口。世界要的是公道,而非霸道。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及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超越零和博弈思维,以公平正义为核心,致力于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变革,让所有国家,无论大小强弱,都能在公平的阳光下共享和平、发展与安全。
八十年回望,历史的钟声深沉回响;八十年展望,和平与发展的征程依然道阻且长。今天的人类,面对气候变化、地缘冲突、发展失衡等共同挑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攥紧团结合作的纽带。
今年适逢中欧建交50周年,半个世纪的友好交往为双方合作应对共同挑战奠定了坚实基础。面对共同的挑战,中欧作为经历过战争洗礼、珍视和平价值的伙伴,更应携手并肩,共同高举多边主义火炬,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捍卫《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以实际行动做好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公平正义的捍卫者,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