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驻外报道 > 外交之声

驻爱尔兰大使赵希源在爱媒体发表署名文章《持续发展的中国对爱尔兰和欧洲意味着什么》

来源:(驻爱尔兰大使馆) 2025-09-04 21:11

2025年9月4日,驻爱尔兰大使赵希源在《都柏林公报》发表题为《持续发展的中国对爱尔兰和欧洲意味着什么》的署名文章。译文如下: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在那场惨痛的战争中,中国和欧洲分别作为东西方主要战场,同仇敌忾,坚决抗击法西斯侵略者,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中国战场取得的最终胜利同世界上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给予的宝贵支持密不可分。中国人民不会忘记,来自包括波兰、丹麦、德国、奥地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欧洲国家在内的一大批反法西斯战士直接参与了中国抗战。爱尔兰传教士龚成德为中国军民的抗战事业奔走筹措,在战火纷飞中救济流离失所的平民,帮助儿童接受教育,谱写了国际友人支持中国抗战的生动篇章的生动一环。

80年来,人类社会和世界局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各国人民共同努力下,延续数百年的殖民主义体系被摧毁,战后形成的冷战格局被打破,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不断增长,人类文明多样性和国际关系民主化不断推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日新月异,要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人类社会面临着美好的前景。

同时,我们也看到,世界依然很不太平,社会发展依然面临着严峻挑战。武装冲突和局部战争连绵不断,恐怖主义危害依然严重;世界上还有许多国家的人民生活在贫困之中,发展面临重重困难;环境污染、重大传染性疾病传播以及各种跨国犯罪等给人类安全带来新的威胁。

当今世界乱象频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些国家迷信实力至上,打开了丛林法则的潘多拉盒子。实际上,国家不论大小强弱,都是国际法治的利益攸关方。多极格局不能是无序的状态,如果没有了规矩,昨天在餐桌边,明天就可能在菜单上。大国要带头讲诚信、讲法治,坚决摒弃言行不一、零和博弈。

人们总是期待着美好向善的力量。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当我们回看中国的承诺和中国的行动,将会发现中国是可靠的伙伴,而非竞争者,更非制度性对手。

中国一直是维护和平的力量。作为中国驻爱尔兰大使,爱尔兰人民对和平的不懈追求令我印象深刻,爱尔兰的中立政策在国际舞台上也享有很高的声誉。同时,我也为中国在和平和安全问题上的记录感到自豪。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将和平写入宪法的大国,也是唯一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大国。我们从不策划战争,也不参与冲突,更不搞什么地缘争夺。

面对安全挑战,加强国家安全是合理选择。对中国而言,我们尚未实现国家统一,一些地区仍受到分裂势力、恐怖主义的干扰和威胁。但将所有事务泛安全化并不是一个有效的解决路径。“如果你有的只是一个锤子,那么所有的东西看起来都像一个钉子”,强行将经济、科技、文化等议题和安全捆绑,只会损害双方理解互信,加剧对抗。

中方始终认为,人类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体,一国安全不应以损害他国安全为代价。各国安全利益都是彼此平等的。中国始终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中国的国防建设和发展始终着眼于满足自身安全的正当需要,国防预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维持在1.5%左右。

中国一直是促进发展的力量。中国通过自身发展,帮助超过8亿人摆脱绝对贫困,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在科技领域,从改善日常生活的5G、人工智能、电动汽车和机器人技术,到月球探测和癌症治疗领域的前沿突破,中国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

中国有句古话:“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挑战与机遇并存,需要和国际社会合作,共同发展。

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发起“一带一路”等倡议,与发展中国家共享发展成果和机遇。中国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 推动人工智能公平普惠发展。中国正在全面放开制造业准入,给予所有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中国一直是促进包容的力量。中华文明自古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主张各国文明积极交流,各取所长、各美其美。中国提出“全球文明倡议”,认为在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在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中国已向100多个国家的公民实行单方面免签政策,并设立了旨在促进青年一代交流的“青年使者学习交流计划”,不断促进人文往来与民心相通。

中国一直是促进协作的力量。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的平等和主权原则,到日内瓦公约确立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80年来,作为最具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联合国依靠和平与安全、发展、人权三大支柱,为促进人类进步事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世界实现了近代以来最长时期的稳定与繁荣。

中国是首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国家,忠实履行着应尽的国际责任和义务。中国的会费摊款比例从2000年的不到1%增长到目前的超过20%,是联合国第二大维和摊款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最大维和出兵国。35年来,中国军队累计执行26项维和任务,派出维和官兵5万余人次,先后有17名官兵为联合国维和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

台湾回归中国是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一系列具有国际法效力的文件都确认了中国对台湾的主权,其历史和法理事实不容置疑。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取代中华民国政府成为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这是在中国这一国际法主体没有发生变化情况下的政权更替,中国的主权和固有领土疆域没有改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理所当然地完全享有和行使中国的主权,其中包括对台湾的主权。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的权威性不容挑战,一个中国原则是世界各国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前提条件。

过去几十年来,中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的积极贡献显而易见,中国也仍在继续努力。今年以来,中国主办了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和全球文明对话大会,旨在通过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应对全球性挑战。我们愿意向所有国家敞开怀抱,欢迎与爱尔兰和欧洲在共同关心的领域开展互利合作。

展望未来,中国的发展前景令人振奋。2025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达5.3%,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下调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的同时,将2025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测上调0.8%至4.8%。

2024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48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3.5%。2021年至2024年,中国累计进口各类消费品7.4万亿元人民币。中国欢迎来自爱尔兰和欧洲的优质商品和服务,中国广阔的开放市场也将继续为爱尔兰和欧洲企业提供重要机遇。

半个多世纪来,中欧关系历经风雨和挑战,不断走向成熟稳定。只要中欧选择开放共赢,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就不会发生根本逆转。中方期待同爱尔兰和欧盟共同维护战后国际秩序和多边贸易体制,为世界提供稀缺的稳定性和确定性,在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基础上共创美好未来。

返回顶部
信息提示

您即将离开外交部门户网站,跳转到其他网站,
是否继续访问?

继续访问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