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4日,驻马尔代夫大使孔宪华在马尔代夫新闻中心等多家当地主流媒体发表题为《全球治理倡议——破解全球治理赤字的中国方案》的署名文章。全文如下:
80 年前,世界在废墟中决定“不能再打”,于是有了联合国;80 年后,变乱交织、强权回潮,多边机制再度站在“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隘口。9 月 1 日,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会议上聚焦“构建什么样的全球治理体系,如何改革完善全球治理”这个时代课题,郑重提出全球治理倡议。赴华参会的穆伊兹总统第一时间表示积极支持全球治理倡议,认为世界亟需更加有效的治理理念和治理体系,中方提出全球治理倡议正当其时。
主权平等是全球治理的首要前提。面对动荡不安的国际形势,只有筑牢主权平等的基石,才能确保各国无论大小、强弱、贫富,主权和尊严都能得到尊重,内政不容干涉,有权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有权在全球治理进程中平等参与、平等决策、平等受益。中马 53年外交实践恰是这块基石的“微缩景观”,中马两国始终相互尊重、相互支持,树立了大小国家平等相待、互利共赢的典范,中方始终坚定支持马方维护国家主权独立、领土完整、民族尊严,尊重和支持马方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中马应携手维护这块基石,共同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更多体现和反映大多数国家利益和诉求,提升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
国际法治是全球治理的根本保障。“法者,天下之准绳也。”国际法为战后国际秩序的基础,为全球治理提供了重要的制度载体和依托。当个别国家奉行单边主义和强权逻辑,在处理国际事务时动辄绕开国际法框架,“合则用,不合则弃”,将国内法外溢进行“长臂管辖”,甚至动辄“毁约退群”时,国际法治便出现“断绳”风险。中马同为发展中国家,深知一旦规则失守,战略利益和国际公平正义就无从保障。我们选择在联合国大会、国际法院、海事组织等多边平台共同发出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呼声,做国际法治的倡导者和维护者。
多边主义是全球治理的基本路径。多边主义的要义是国际上的事由大家共同商量着办,世界前途命运由各国共同掌握,要坚持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共赢而非零和。当今全球挑战更趋复杂多元,地缘冲突和热点问题交织叠加,气候变化、恐怖主义、难民危机、数字鸿沟、重大传染性疾病等挑战层出不穷,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唯有坚持“同球共济”,才能共迎挑战、共创未来。中马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拥有相近看法和立场,我们应携手维护真正的多边主义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
以人为本是全球治理的价值取向。多边谈得再热闹,如果老百姓感受不到,治理就失去合法性。全球治理倡议把“人人享有富足安康”写进价值坐标,主权平等、国际法治、多边主义这些宏大叙事,被翻译成可触可感的“小确幸,用良治善治给人民更大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马尔代夫50多万人口生活在近200个居民岛,通电、建路、住房、安全饮用水都是每个居民最朴素的需要。我们携手把人民利益寓于国家发展之中,用实实在在的民生项目给人民带来更大福祉。
行动导向是全球治理的重要原则。全球治理倡议不仅是理念主张,更将以务实合作积极凝聚共识,打造更多可视成果,切实造福各国人民。全球治理是否管用,关键在于能否解决实际问题。中马携手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迪拜大会达成的共识,推动《巴黎协定》全面有效实施,并在共建“一带一路”、蓝色经济、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领域协同行动,携手联合自强,共同以实际行动化解治理赤字。
回望历史,全球治理是在国际体系建立和完善的进程中产生的,也应随着国际格局和形势的变化而动态调整。从联合国宪章到全球治理倡议,从 80 年前的“不能再打”到今天的“必须一起过好”,人类每一次跃迁都靠理念和行动的双重驱动。中国提出全球治理倡议,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同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一脉相承,继续坚定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用中国方案对全球治理进行创新完善,使之更加有效应对时代挑战。马尔代夫率先呼应,是把本国发展的目标嫁接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愿景。中方愿携手各方一道,践行全球治理倡议,让“全球治理”不再是大国笔下的抽象名词,而成为人民可感、可用、可共享的公共产品,让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成果更多更好造福全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