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人力部陈诗龙部长,
尊敬的各位新加坡国会议员,
各位使节、各位贵宾,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明天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76周年华诞,再过3天10月3日是中国与新加坡建交35周年,可谓双喜临门。首先,我谨代表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热烈欢迎大家出席今晚的招待会,与我们共庆盛事、分享喜悦!
76年沧海桑田,经历巨变;回望来路,我们不禁感慨万千。新中国刚成立时,人均 GDP 仅23美元,人均年粮食产量仅209公斤,人均发电量不到10度,人均钢铁产量不到0.5公斤。经过了76年,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的持续奋斗中,中国彻底换上了新的面貌。如今的中国,早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GDP 总量占全球17%,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超过30%。粮食产量、发电量、钢铁产量分别约占全球总量25%、32%和50%以上。中国有200多种主要工业品产量世界第一,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成为绿色低碳发展与数字智能技术的领头羊。习近平主席带领中国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8亿人口摆脱贫困,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国积极践行全球发展倡议,奏响“不让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人掉队”的时代强音。世界银行评估,“中国使全球贫困率从44%降至9%”,这一贡献无疑已载入史册。
今年是中国第十四个五年计划收官之年。过去5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比预计要多,但取得的成果和进展比预期要好。中国有了第一艘电磁弹射航母、第一架国产大飞机、第一座空间站,建成了全球最多的5G基站,培育了全球规模最大的科研人才。每年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国民预期寿命达79岁。下个月,中国共产党将召开第二十届四中全会,擘画“十五五”蓝图。让我们相约下一个五年接续奋斗的中国,相约在中国式现代化开创的新天地、新境界。
各位来宾:
不少朋友在入场时都领取到了一枚纪念徽章,徽章上中国牡丹与新加坡卓锦万代兰比肩绽放、相得益彰,正是中新友谊的最佳写照。中新关系密切而特殊,比建交35年要长得多,双方早在数百年前就因海上贸易而相连,更有着独特的语言、深厚的人文联系。
回顾中新建交后双边关系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在建交初期的启航阶段,我们大胆探索、努力磨合,形成优势互补合作模式,奠定互利共赢基础。2003年中新双边合作联委会(JCBC)成立,中新关系进入深化阶段,双方合作形成高层级、全覆盖、制度化格局。2015年习近平主席历史性访新,中新关系进入提升阶段,与时俱进的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翻开两国交往合作新篇章。2023年中新关系开启跨越阶段,建立全方位高质量的前瞻性伙伴关系,高质量与前瞻性成为中国与友好国家伙伴关系中独一无二的标识。
中新交往合作的良好局面,有赖于双方领导人引航把舵,根植于契合彼此所需、深度对接发展战略,得益于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前瞻规划,也彰显出对地区乃至国际合作的引领带动作用。行至“三十而立”与“四十不惑”之间的中新关系,基础坚实而方向愈发明确。我们满怀信心,热切期待与新方朋友一道加油鼓劲,共赴中新合作下一段精彩旅程!
各位来宾: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联合国成立80周年,国际秩序来到新的十字路口。今年以来,把各国搅得最心烦意乱的是关税。关税大棒是国际贸易规则遭肆意破坏的最明显例证,同时地缘政治变化、大国关系调整也加速百年变局向纵深演进。面对全球治理的失调和缺位,中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对内,中国共产党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指引,紧抓执政党作风建设这个命门,通过整治“四风”问题和反腐倡廉,努力强身健体、祛除病灶,深刻改变了中国政治生态和社会面貌,不断赢得中国人民信任支持。良好的国家治理悠关人民福祉和社会稳定,包括新加坡在内的国际社会有识之士关注并看好中国发展前景。八项规定精神的成功经验具有世界意义,为长期执政的政党提供了有益参考。
对外,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提出全球治理倡议,呼吁各方奉行主权平等,遵守国际法治,践行多边主义,倡导以人为本,注重行动导向。面对变乱交织的世界,中国将继续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人类进步一边,站在多边主义一边,与各国一道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
各位来宾:
大家可能已经注意到,刚才我换了眼镜,不需要看稿,讲稿就在这副智能眼镜里,相信日新月异的科技将为大家带来更多便利。值此佳节良宵,我谨向千里之外的祖国人民和在新加坡中国同胞致以节日的美好祝福!向长期关心支持中国发展和中新友好合作的新加坡各界人士及各国友好人士致以衷心的感谢!再过一周就是中秋佳节,有道是:月圆人团圆,国泰民安祥。祝各位节日愉快,阖家团圆,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