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日,驻新加坡大使曹忠明在新加坡《联合早报》刊发国庆献词,介绍76年来新中国建设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并在中新建交35周年之际,回顾中新关系发展成果与经验,期待两国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献词全文如下:
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76岁华诞。值此国庆之际,驻新加坡使馆全体工作人员与在新加坡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中国同胞共同祝福伟大祖国繁荣昌盛,并向长期支持中新关系发展的新加坡各界朋友致以衷心的感谢。
1949年的今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向世界庄严宣告新中国成立,彻底改变了旧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命运,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76年披荆斩棘,76年砥砺奋进。76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锐意进取、守正创新,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至今,中国在改革开放的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大力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为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了更坚实的物质基础、更强大的内生动力。
今年是中国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收官之年。“十四五”期间,中国经济稳中有进,前四年经济增速平均在5.5%,经济总量连续跨越110万亿、120万亿、130万亿元人民币,今年预计可达140万亿元人民币左右。不仅总量稳步增长,质量也持续提升。科技和产业创新取得重大突破,2024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十三五”时期末增长42%,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73.8%,占GDP比重达到10.4%。绿色成为中国发展最亮丽的代表色,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历史性超过煤电,建成了全球最大清洁发电体系,单位GDP能耗四年累计降低11.6%,相当于减少11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民生福祉切实改善,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义务教育巩固率和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均在95%以上。在打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后,“十四五”期间,中国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越来越多的青年人返乡创业,推动传统农业产业向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本月晚些时候,中国将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分析研究当前中国面临的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并研究关于制定“十五五”规划的建议。“十五五”时期是中国为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夯实基础的关键发力期。中国经济基础牢、韧性强、潜能无穷,将朝着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方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将一步一个脚印、扎实迈步向前。
中国取得的成就不仅关乎自身发展,也为动荡变化的世界注入宝贵信心与活力。近年来,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以持续扩大开放的明确姿态和庞大市场潜力,为全球资本和企业提供了宝贵机遇。从不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到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从全面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到便利跨境数据流动,中国以制度型开放不断破除壁垒,为外资提供可靠的发展锚点。2025年上半年,全国新设立外资企业超3万家,同比增长11.7%,累计新设外资企业22.9万家,比“十三五”期间增加2.5万家。
单边还是多边、封闭还是开放、团结还是分裂,中国的选择非常明确,那就是开放发展、合作共赢。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中国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持续推进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
不久前在“上海合作组织+”会议上,习近平主席最新提出全球治理倡议,主张奉行主权平等、遵守国际法治、践行多边主义、倡导以人为本、注重行动导向。这是继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之后,中国向世界贡献的又一重要公共产品。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四大全球倡议各有侧重,并行不悖,分别从发展、安全、文明、治理四个维度,为动荡不安的世界注入稳定性和确定性。在人类历史演进的重要关头,中国愿同本地区和世界各国一道,从和平共处迈向命运与共,胸怀全球福祉,超越隔阂冲突,做友好合作的践行者、文明互鉴的推动者、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者。
中国和东盟是山水相连的好邻居、好朋友,发展理念相近,利益深度交融。中国把周边视为外交优先方向,把东盟作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先行区。今年4月,中国召开中央周边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以睦邻、安邻、富邻、亲诚惠容、命运与共为理念方针。中国坚定做东盟国家的好伙伴,与东盟一起守护好和平与安宁,继续以中国式现代化为区域合作增添新动力,携手在推动亚洲现代化进程中相互支持、相互成就。
今年也是中新关系发展历程中具有特殊重大意义的年份。再过两天,我们就将迎来中新建交35周年纪念日。中国与新加坡外交关系应时代而生、顺潮流而兴,35载以来持续展现出前瞻性、战略性和示范性,不仅有力推动了两国各自发展振兴,也成为地区合作的良好典范。
我们在相互尊重基础上深化政治互信。中新关系由两国领导人亲自开创和引领,双方始终在相互理解、彼此尊重基础上擘画中新关系发展,政治互信不断加深。2015年,习近平主席对新加坡进行国事访问,同新方共同确立了与时俱进的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开启了中新关系新时代。2023年,双方共同将中新关系提升为全方位高质量的前瞻性伙伴关系,为两国关系的未来指明了方向。今年6月底,新加坡总理黄循财成功访华。这次访问是在中新关系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背景下进行的。两国领导人一同回顾建交35年来中新关系发展历程,认为相互理解、彼此尊重是中新关系稳定健康发展的坚实保障。两国领导人从中新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把舵领航,中新关系基础坚实,始终行稳致远。
我们契合彼此需求推进高质量合作。中新两国优势互补,始终坚持相互借鉴、互利合作、共同发展。1994年,中新第一个政府间合作项目苏州工业园区破土动工。时至今日,天津生态城、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广州知识城等一系列项目成为中新合作的标杆,两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金融、人文、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务实合作不断走深走实、走向更高层次。2013年起,中国连续12年成为新加坡最大贸易伙伴,新加坡则连续12年成为中国最大新增投资来源国。2024年,中新双边贸易额达1111.1亿美元、同比增长2.6%,在全球经济面临“逆风”的大背景下尤其来之不易。两国务实合作保持与时俱进,契合彼此发展需要和时代需求,不仅造福两国人民,也为地区发展注入活力和动力。
我们相知、相亲、相融固牢关系纽带。中新关系的稳定健康发展,植根于两国人民悠久深厚的交往积淀,成长于双方一代代友好人士的接续传承与呵护。两国各层级、各领域、各地方之间保持频密交流互访,犹如邻里一般络绎不绝,且热度不断升温。2024年初中新互免持普通护照人员签证,极大便利了两国人员往来。自去年底以来,中国持续成为新加坡最大客源地。近年来,新加坡华乐团、亚洲文明博物馆等赴华演出、办展。《只此青绿》《红楼梦》《黄河》等中国文艺精品来新演出。双方在平等基础上开展文化交流,深化民心相通,共同浇灌亚洲开放包容、多元灿烂的文明之花。
面向未来,中方愿同新方一道,推动中新全方位高质量的前瞻性伙伴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为两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为地区和平繁荣作出更大贡献。今年是新加坡建国六十周年,我们对新加坡政府和人民60年来取得巨大的发展成就感到由衷的高兴。祝愿中新两国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祝愿中新关系历久弥新,共同谱写更加精彩的友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