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4日,驻卡拉奇总领事杨云东在巴主流媒体《新闻报》发表署名文章《向着繁荣和现代化共同奋斗》,详细阐述中国在“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外交政策,表示中方始终将巴方视为开展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和共建“一带一路”的优先伙伴,愿在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同巴方向着繁荣和现代化共同前行。全文如下:

近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胜利闭幕。全会明确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和主要目标,擘画了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又一次总动员、总部署,必将对中国下阶段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全会也引起巴基斯坦朋友的高度关注,大家希望通过全会深入了解中国经济之变,把握中国社会之治,解码中国发展之道,也希望通过全会近距离观察和借鉴中国模式的优点,在新征程上更好地搭乘中国发展快车。作为铁杆兄弟和发展伙伴,中国和巴基斯坦始终命运与共、守望相助。中国将在全面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的道路上,同巴方携手并进,向着繁荣和现代化共同前行。
中方愿在全会精神指引下,始终视巴方为开展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中国共产党致力于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致力于为世界人民谋幸福。中国的发展从来不是孤立的,而是和世界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全会指出,“十五五”期间中国致力于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这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外交的鲜明风格。长期以来,面对单边主义,中国奉行多边合作;面对保护主义,中国提倡开放包容;面对霸权主义,中国坚守平等互利。无论国际局势如何风云变幻,任凭少数国家筑起“小院高墙”,中国始终站在历史大势、时代发展、人心所向这一边,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的世界。近年来,中国外交特别是周边外交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注重团结合作、深化发展融合、强化共同安全。巴基斯坦是中国义利相济的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走在中国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的第一方阵,将随着中国加快开放步伐、拓展开放空间、优化开放布局的进程,在中国周边外交格局中扮演更加重要突出的角色。
中方愿在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始终视巴方为共建“一带一路”的优先伙伴。全会明确提出,“十五五”期间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实践证明,“一带一路”倡议已是世界各国普遍接受的良好国际公共产品,在应对全球经济衰退、维护供应链稳定、促进共同发展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在参与各国的齐心协力下,“一带一路”实现了从深化基础设施“硬联通”到对接规则标准的“软联通”再到厚植人文纽带“心联通”的拾阶升级,展现出日益强劲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必将朝着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质量的新阶段不断迈进。我们高兴的看到,中巴共建“一带一路”实施十多年来,一大批发展项目有序落地,有力改变巴国家面貌;一大批民心工程备受好评,显著增进巴民众福祉。特别是承载两国领导人和人民厚望的中巴经济走廊始终保持平稳发展势头,将中巴两国命运更加紧密连接在一起。中方将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深化同巴方在贸易、投资、产业、人文等领域务实合作,拓展绿色发展、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卫生健康、旅游、农业等合作新空间,推动中巴经济走廊建设迈向2.0升级版,为巴经济转型和跨越发展添砖加瓦。
中方愿在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始终视巴方为分享高质量发展红利的优先选择。全会提出了“十五五”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包括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等。这些目标既催人奋进,又切实可行,还充满机遇。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与中国同行就是和机遇同行”。一旦读懂中国,就会更加坚定选择中国。“十五五”时期,中国经济增长将继续保持在合理区间,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持续显现,这一增长红利将为巴方商品和服务带来巨大出口空间,促进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中国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将显著提升,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创新驱动作用明显增强,这一创新红利将与巴方分享更多的新科技新产能新业态,给巴国家腾飞安装上有力的“创新”之翅;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将达到更高水平,这一治理红利将向巴方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治理模式提供一种成功范式,给予巴方充分信心完善国家治理机制,加强政府能力建设,以高效治理应对复杂挑战。
征途漫漫惟笃行,接续奋斗谱新篇。实现繁荣和现代化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需要不懈努力、接续奋斗,这对中巴两国而言,都是颠扑不破的道理,也是不可偏废的遵循。让我们拿出不负历史、不负人民的态度,坚定决心、增强信心,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一茬接着一茬努力干,向着繁荣和现代化奋勇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