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1日,阿富汗主流媒体《每日瞭望报》刊登中国驻阿大使徐飞洪署名文章《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给世界的信息》。文章全文如下: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给世界的信息
中国驻阿富汗大使 徐飞洪
2012年11月,全世界都在关注两场影响世界前景的选举:一是美国总统大选,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层换届。11月8日,来自中国各地、各行业的2309名中共党员代表齐聚北京,举行中共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共同讨论作为中国领导核心的中共未来执政方略和中国发展路径,并选举出新一届中央委员会。这是一次决定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中国内外政策走向和前途命运的关键会议,中国的奋斗历程将由此翻开新的一页。
中国成就、中国道路——中共的旷世作为
此次会议提出,至2020年中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届时中国GDP将达11.8万亿美元,人均收入8800美元,经济年均增幅7.5%。在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曲折的当下,为何中共有如此的雄心和信心?这是因为中共开辟了符合国情、世情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符合时代潮流、适应发展需要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还是因为中国有数十年建设发展的深厚基础,有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有与世界各国的平等互利合作。
建国63年来,中共带领中国各族人民,把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变成日益繁荣富强的工业强国。从2002年到2011年十年间,中国推行科学发展观,取得一系列新的历史性成就。经济平稳较快发展,GDP年均增长10.7%,远高于世界年均3.9%的增速;2011年GDP比2002年增长1.5倍,达7.5万亿美元,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跃升到第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均GDP由1135美元提高至5432美元,年均增长10.1%。覆盖13多亿人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实现,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成。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角色和作用备受关注。中共正领导中国各族人民以坚实的步伐迈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今日的中国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但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属性没有变,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中国未来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下去的决心不会变。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中共将依据新的时代特点、新的现实任务、新的民众期待、新的实践成果,不断丰富、完善这条发展道路及其治国理念。中共领导的中国将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扩大人民民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和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努力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使全体人民享受发展成果,为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中国力量、中国理念——中共的别样追求
在对外交往中,许多人都问我一个近乎同样的问题:中国是否会走“国强必霸”的崛起之路?纵观过去二百多年的世界史,大国列强概莫能外。但中共领导的中国却要给出不同的答案。历史昭示我们,弱肉强食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无法带来美好世界。十八大庄严宣誓: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我们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秉持公道,伸张正义。中国将继续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全面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通过深化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永远不称霸、不扩张。在全球化时代,世界各国人民已成为命运共同体。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融入国际社会,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同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事实胜于雄辩。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用行动践行着自己的承诺,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建设性贡献。迄今为止,中国共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签署了300多个国际公约,累计向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军事人员、警察和民事官员2万余人次。中国广泛开展各个领域国际合作,支持联合国及安理会改革,推动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与各国共同应对恐怖主义、气候变化、能源安全等全球性挑战。中国累计免除50个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近300亿元人民币到期债务,对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95%的税目产品给予零关税待遇。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自身的稳增长、调结构,加快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已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稳定器”和“发动机”。过去十年间,中国出口增长4.9倍,进口增长4.7倍,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2008年到2011年,中国累计进口总额近5.3万亿美元,对外投资超过2500亿美元。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由2002年的4.4%提高到2011年的10%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年均贡献率超过20%。2011年至2015年,中国进口总规模有望超过8万亿美元,将成为世界最大进口国,这将为全球带来巨大商机,助推世界经济复苏。可以说,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
与邻为善、以邻为伴——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相处之道
亚洲是21世纪最富活力的地区。作为亚洲一员,中国始终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中国现已成为周边大多数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2011年,中国同亚洲国家贸易总额超过1万亿美元,我们在亚洲地区投资近200亿美元。中国和亚洲国家在科技、金融、能源、基础设施等领域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中国寻求不同文明、不同社会制度和不同发展模式间的和而不同、共存发展。我们同亚洲国家在处理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推进区域合作、妥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抗击自然灾害等方面携手努力、共同合作。
阿富汗是亚洲的重要组成部分,阿富汗问题直接攸关本地区的安定与发展。中国重视对阿关系,关注阿和平重建进程。中阿互为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两国人民友谊源远流长,历久弥新。2012年是中阿友好关系史上极其重要的一年。卡尔扎伊总统6月访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周永康9月访阿。两国确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签署了《中阿经济技术合作协定》等一系列合作协议。双方在政治、经贸、防务与安全、司法与执法、人文交流以及国际地区事务中的合作不断加强和深化,中阿关系步入了全新阶段和发展的“快车道”。目前,中国已成为阿第二大进口国和第五大出口国。从2013年开始,中国将对阿富汗97%的税目产品给予零关税待遇。中国的发展为阿和平重建创造了良好机遇,中国的参与为阿自主发展提供了更多助力。中国企业是第一个投资阿矿业领域的外资企业,也是第一个与阿签署石油开发协议的外国公司。上述项目将为阿政府带来可观财政收入,促进阿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当地就业人口,给阿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这不仅彰显了中国对阿帮扶的诚意和对阿未来发展的信心,也开创了直接、高效、可持续的援阿模式,印证了中阿互利合作不可替代的价值。
当前,阿正处于关键过渡期。中国将根据阿方实际需要,继续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向阿提供帮助,继续支持有实力的中资企业赴阿参与建设和开发,为阿早日实现和平、稳定、独立、发展作出新的贡献。中阿合作只会加强,不会削弱。中阿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没有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