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驻外报道 > 外交掠影

洒红节:印度的狂欢日

来源:(驻加尔各答总领馆) 2017-03-13 01:24

  2017年3月13日是印度一年一度的重要节日“洒红节”(Holi,意为“色彩”)。在南亚其他国家以及南非、毛里求斯、斐济、苏里南、特多、圭亚那、北美、欧洲等地的印度教徒,也都隆重庆祝这个古老的节日。

  洒红节标志着冬季结束、春季开始,在春分之前,具体日期根据印度历法推算,一般是公历2月底至3月中旬的月圆之日。在农村地区,这一天就是春节(Basant Utsav)。在西孟加拉邦等地,洒红节提前一天庆祝,当地语言里叫做“豆尔乌特萨巴”(Dol Utsab),意为“色彩之节”。

  洒红节的来历有多种传说,最广泛的是:古代一个国王具有三大天神之一梵天所赐给的特别法力,人神都不能将其杀死。因此,他要求臣民崇拜他,不得信奉天神毗湿奴。但是,他自己的儿子却对毗湿奴十分虔诚,愤怒的国王就让具有神力的妹妹侯丽卡(Holika)把王子带到火里烧死。在毗湿奴保祐下,王子安然无恙,侯丽卡反而被蔓延的大火烧死。毗湿奴还化作半人半狮怪兽,把国王开膛灭掉。王子从火中平安走出,人们向他抛洒红色颜料,表达赞颂。

  另一个传说是,天神毗湿奴的另一化身黑天(Krishna,又译为“克里希纳”、“奎师那”等)生着一张黑脸,怕白晰的牧牛女拉达瞧不上自己,但在用彩色颜料涂抹“美眉”之后,与对方终成眷属。

  现在,洒红节成为全印的喜庆节日(南部泰米尔纳都、喀拉拉等地庆祝得较少)。在节前的晚上,人们会升起篝火,烧掉“侯丽卡”模型。当天,人与人之间的防范和隔阂减少,大家会到公园、街上狂欢嬉戏,相互喷洒彩色液体,甚至陌生人也不例外。走亲访友时,进门时先相互涂抹彩色颜料,主人还给来宾象征性地喂点洒红节点心;然后,在室内再逐步相互涂抹红、绿、黄、蓝、紫、粉等彩色的粉末(一般用植物制作),表达美好祝愿,并载歌载舞。节前几天,人们见面就相互祝贺洒红节快乐(Happy Holi!),并发送精美的电子贺卡。

  在北方邦、拉贾斯坦、比哈尔等地,洒红节已成为吸引游客的一大卖点,每年都有大批外国游客前来感受洒红节的喜庆气氛。

  需要指出的是,历史上信仰伊斯兰教的一些莫卧尔皇帝对洒红节也情有独钟,阿克巴大帝据说节前早就备好大小水桶,洒红节当天还走出皇宫与平民同乐。所以,印度少数穆斯林尤其是年轻人也过洒红节。

  此外,洒红节还有特别的甜点和由草药制作的饮料,包括在牛奶中加上婴栗籽粉或者大麻等做成的“特别饮料”(Bhang)。它有兴奋、放松作用,饮后可能出现大笑、大哭等“效果”,所以只在洒红节期间才可合法销售、饮用。当然,只有一部分人会喝这种致幻饮料。

  2017年3月12日,中国驻加尔各答总领事马占武应邀参加了西孟邦友人洒红节家庭聚会。

返回顶部
信息提示

您即将离开外交部门户网站,跳转到其他网站,
是否继续访问?

继续访问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