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太平洋东岸的温哥华还浸润在早春细雨中,驻温哥华总领馆内已升腾起浓郁的中国年味。2025年1月23日,"行走的年夜饭"春节招待会惊艳亮相——来自山东德州的非遗厨艺团队跨洋献技,温哥华汉服学社、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歌剧系等艺术团体联袂登台,将"食、艺、乐、服"四大文化元素熔铸成“好吃、好看、好听、好玩”沉浸式新春盛宴。领区内联邦、省、市三级政要,领团成员,主要高校负责人和当地文化艺术界近60位嘉宾,在鲁菜氤氲的香气与汉服飘逸的裙裾间,共同见证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
食:鲁味越洋三万里,灶火烹出中国年
驻温哥华总领事杨舒首先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以“春节”成功申遗为切入点,从饮食文化谈及中国人的美学哲思与处世智慧,借食喻道,展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他简短而生动的分享,让嘉宾们对接下来的美食之旅充满期待。
与此同时,后厨蒸腾的烟火气中,德州师傅们正将万里之外的真情化作盘中珍馐。当椰蓉雪梨膏的清凉撞上全家福的醇厚,糖醋黄鱼的酥脆邂逅米粉肉的丰腴,宴席化作流动的文化地图。随着一道道热菜接连上桌,年味愈发浓厚。嘉宾们推杯换盏,欢声笑语间,共同感受中华饮食文化的温情。而厨艺展示环节则将这场美食秀推向了高潮——非遗传承人马龙龙厨师挑战高难度刀工技艺。钉板托起的气球上,利刃游走如笔锋,肉丝细可穿针却气球完好。中华厨艺"技近乎道"的哲学演绎得淋漓尽致,现场数十部手机屏息定格,录下这令人称奇的时刻。
艺:千面生辉乐共鸣,乐韵弦歌迎新春
除了美食,当晚有演出贯穿全场,为宾客们带来视觉与听觉的盛宴。首先上场的是川剧绝技——《变脸》。锣鼓急促响起,演员身着华丽戏服缓步登场,轻挥衣袖,面具瞬间变换,色彩斑斓、神韵各异的脸谱在灯光下疾速交替,令人目不暇接。嘉宾们屏息凝神,生怕错过每一个变脸的瞬间。每当演员转身,面具电光火石般的变化引得全场掌声雷动,惊叹声此起彼伏,许多嘉宾举起手机试图捕捉这神奇一刻,却发现镜头始终难以跟上变脸的速度。
而宴会厅的一角,一支别具一格的小乐队悠然奏响。乐队成员身着汉服,琵琶的铮铮、古筝的轻拨、笛声的婉转悠扬与吉他、键盘的交织,勾画出一幅幅跨越古今的音乐画卷。无论是《渔舟唱晚》这样的古典名曲,还是《水龙吟》《象王行》这样的国风新韵,抑或是《青花瓷》《神话》等脍炙人口的流行佳作,悠扬的音符将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旋律交融,为宴会营造出如诗如画的氛围。
服:霓裳越洋裁春色,诗幕流光贺新元
夜色渐沉,酒席过半,伴随着古乐与光影交错,汉服秀悄然拉开帷幕。6位模特依次亮相,他们是中国历史长河中的探索者、学者和旅人:如唐代诗人李白微醺入场,饮尽杯中月色,在幻化的长安城楼间留下一抹洒脱的背影;宋代才女李清照轻捻书卷,笔锋轻点,古籍字迹随光影浮现、跃然屏上;明朝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袖展笏板,一揖之间,连接起东西文明的深邃回响……舞台之上,光影交叠,衣袂飘然,历史的碎片在这一刻交错辉映;舞台之下,嘉宾们沉浸其中,有人轻声惊叹,有人悄然举起手机记录下这跨越千年的一瞬。
乐:华韵新声穿云起,中西协律绕梁音
随着主食上桌,演出推向高潮。舞台上,女高音索恩斯利的银绿色礼服裙摆泛起涟漪,与她身侧郁万帅的中山装衣角同时定格——这对来自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歌剧系的跨国搭档,正用意大利美声技法演绎中国古诗词的音韵之美。当《越人歌》的“山有木兮木有枝”自索恩斯利喉间滑出,她特意将“枝”字的翘舌音处理成颤音,仿佛一片竹叶在亚德里亚海的风里轻抖。第二首曲目《水调歌头》响起,谢伦伯格缓步登台。这位曾被权威杂志《加拿大歌剧》盛赞为“令人印象深刻音色”的男中音,以醇厚深沉的声线托起“明月几时有”,与索恩斯利的女高音、郁万帅的男高音交织出层次丰富的和声。明月当空,歌声婉转,跨越千年的诗句在他们的演绎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尾声:华章妙韵越沧溟,春风化雨共此时
当余音仍在梁间萦绕,文化交融的暖流已悄然浸润每位嘉宾心田。散场灯光亮起,人们仿佛从一场穿越千年的绮梦中苏醒,三三两两聚作星群,眼中跃动的光彩与手中高举的熊猫玩偶交相辉映。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歌剧系主任赫米斯顿满脸自豪和欣慰:“音乐是文明最好的使者”;她身侧,省理工学院泽巴斯基院长夫妇难掩激动:“这是我们在温哥华参加过最好的招待会!”原住民北赛克维普姆文化协会秘书长莱斯利将一份菜单小心放入包内,他说今天从杨总领事的致辞中第一次了解到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省议员常翠丝表示今晚的活动让她更了解也更喜欢中国文化,她扬着刚到手的熊猫玩偶,笑说女儿肯定喜欢,但她定要给自己留着;瑞士驻温总领事赞叹称这是宣介本国文化的最好方式,值得领团同事们学习。当杨总领事穿行在迟迟不愿离场的人群中,听到最多的不仅是赞美,更有“什么时候再办”的热切追问。
当温哥华的春雨轻抚过汉服的裙裾,当鲁菜的香气浸润了异国的味蕾,这场沉浸式新春盛宴已然印证,春节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证的“社会实践”文化遗产,其生命力正蕴藏于“衣食服乐”的烟火日常之中。非遗厨艺的刀锋刻画出“技近乎道”的匠心,汉服秀的光影织就千年文明的诗行,中西合璧的乐章更让“各美其美”的智慧流淌于心间——唯有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再以当代语汇重构其表达,方能让文明对话真正跨越山海。唯有将文化符号转化为情感纽带,以现代叙事激活历史基因,才能让春节的“社会实践”真正成为世界读懂中国的窗口。
此刻,太平洋东岸的绵绵细雨仿佛化作文化交融的甘露,东方美学的种子正在加拿大西部广袤的土地中悄然孕育。来年,当春风吹拂这片土地,我们必将看见,跨越文明的枝桠上,绽放出更多理解与共情的花朵。四海同春,华韵流芳,这何尝不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最诗意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