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驻保加利亚大使董晓军接受保EUROCOM电视台专访,介绍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持续奋斗取得的伟大成就、中国共产党治党治国的成功经验,分享关于“不同国家治理意识形态碰撞”的看法,并就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目标回答记者提问。2021年7月10日,EUROCOM晚间新闻播出专访内容。专访实录如下:
一、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您如何从中国共产党治理模式的角度总结中国的发展,尤其是中国近年来的发展?
答: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7月1日,我们举行了盛大热烈的庆祝活动。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我们对如此辉煌的发展成就感到骄傲和自豪。借此机会,我要向保加利亚友人热情祝贺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表示衷心感谢!
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建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模式和治理体系,包括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等。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这是中国共产党70多年治国理政的成功经验和基本事实。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探索和实践中,我们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我们的综合国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文化影响力、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社会长期保持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二、在西方宣传机器中,所有与“共产主义”有关的事务都被贬低,并以一种非常消极、黑暗的方式呈现在人们面前。但是,我们在中国看到的情况完全不同。英国剑桥大学高级研究员马丁·雅克曾写道,中国共产党是过去百年来最成功的政党。请问中国治理模式的特点是什么?
答:当前西方媒体对中国共产党不乏客观公正的声音,但正如你所言,也有不少是负面的。原因比较复杂,有意识形态偏见,有政治力量驱使,也有一些是由于缺乏了解而盲目跟风。近日就有一篇恶意攻击和抹黑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治制度的文章被保加利亚多家媒体转载,媒体标注转自法新社。相关文章内容失实,严重误导读者。
中国治理模式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认为中国共产党治党治国成功的主要原因有四个:
一是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正因如此,全体中国人民衷心拥护党,紧密团结在党周围,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中国能较快控制新冠肺炎疫情、实现经济正增长也是得益于全体人民的信任与支持。
二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不断探索中,我们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的宝贵经验。用发展规划引领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除“集中力量办大事”之外又一重大制度优势。
三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中国共产党具有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以应对自身在各个历史时期面临的风险考验。
四是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三、每种意识形态都有其优缺点。您认为共产主义最大优点是什么?是实现了人与人的平等,比如获得工作机会、食物的平等?实现了社会公平正义?
答:我非常赞同你所说的“每种意识形态都有其优缺点”。我们既应有制度上的自信,也有文明上的包容。中国将坚定坚持自己选择的制度和发展道路,同时充分尊重其他国家的自主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过70多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治理优势和效能不仅能从理论上透彻阐释,在实践中也得到了充分验证。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人类近代以来快速发展的“中国奇迹”。要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什么,我之前已作出回答,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至于你提到的人与人的平等,获得工作机会、食物的平等,社会公平正义等,这些在社会主义新中国已基本得到保障。面向未来,我们将继续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断前进。
四、近年来,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欧盟和美国却并未停止对中国治理的批判,这让人看到了两种有关国家治理意识形态的碰撞。与此同时,我们看到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强国。请问中国共产党对此有何贡献?
答:谢谢你对中国的高度评价。我要纠正一下,中国虽已于201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国内生产总值人均仍然较低,略高于一万美元,仍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发展的目标从不是为了在世界上称王称霸,不是要威胁谁、挑战谁、取代谁,而是要自立自强,让中国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发展,一些西方国家死抱“冷战”思维,宣扬“中国威胁论”。中国始终走和平发展道路,这已写入宪法、载入党章。中国始终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始终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事实一再证明也必将继续证明,强大的中国将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关于你刚刚提到的有关国家治理意识形态的碰撞,我认为,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治理模式,各国都需要独立自主地根据本国国情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和而不同”一直是中国的重要哲学思想——不同国家历史、文化背景不同,意识形态有差异很正常,我们应以包容的态度看待这种差异,而不是挑起对抗,极尽诋毁之能事。
中国特色政治哲学、治理理念为全球应对风险挑战、完善治理体系贡献了独特力量和中国智慧。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价值观、实践观,拓宽了发展中国家发展的途径。作为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将继续努力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与各国政党开展交流合作,通过自身发展促进世界共同繁荣。
五、最后让我们关注由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一个宏伟、富有雄心的基础设施建设计划。迄今为止,已有来自四大洲的100多个国家加入了信贷额度,中国以此为相关国家建设公路、铁路、港口、发电厂等提供资金支持。请问这一倡议的目标是什么?
答:当今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发展鸿沟日益突出,只有开放才能带来机遇。中国倡导并推进“一带一路”,目标就是谋求各国发展战略对接,形成共同发展势头,增强对美好未来的信心。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7年多来,已成为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合作平台,也是最受欢迎的公共产品,迄今已经有1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方签署了200多份“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一带一路”始终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黄金法则,给各方带去的是满满的合作机遇。这方面例子很多,比如通过“一带一路”合作,东部非洲有了第一条高速公路,白俄罗斯第一次有了自己的轿车制造业,哈萨克斯坦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出海通道。希腊最大的港口比雷埃夫斯港改造运营,重获新生,带动当地1万多人就业,对希腊直接经济贡献超过10亿欧元。今年是中欧班列开行10周年,10年来中欧班列开行累计突破4万列,通达欧洲22个国家的160多个城市,合计货值超过2000亿美元,极大程度拉动了沿线国家贸易增长。这些事实说明,“一带一路”决不是什么“债务陷阱”,而是惠民的“馅饼”;决不是什么“地缘政治工具”,而是共同发展的机遇。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加快了各国发展进程,改善了沿线国家民生水平,也开辟了互利共赢合作前景。
除共建“一带一路”外,保加利亚还是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的重要参与者。在6月份刚刚落幕的第二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上,累计采购意向成交107.8亿元,签约双向投资项目97个,总投资182.1亿美元。保加利亚28家企业参会,玫瑰制品、红酒等商品深受中国消费者欢迎。
中方愿同包括保方在内的各国携手努力,继续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进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让发展成果更多造福各国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