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和组织 > 国家(地区) > 欧洲 > 保加利亚 > 驻外报道

驻保加利亚大使戴庆利在保科学院经济所中国经济讲座活动上的讲话

来源:(驻保加利亚大使馆) 2025-01-23 22:00

尊敬的博贝娃教授、各位专家学者,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很高兴在新年之初有机会与大家见面。在座大多都是经济领域专家学者,我将尽己所能,为大家分析中国经济现状和趋势,解读党中央对经济发展的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展望中欧、中保经贸合作前景。也希望听取大家对深化中欧、中保合作的真知灼见。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推动了全方位、深层次、根本性的改革,取得了历史性、革命性、开创性的成就。中国经济、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跃上了新台阶,科技创新能力在多个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近期中国经济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国际局势变乱交织,地缘冲突延宕升级,“脱钩断链”愈演愈烈,外部环境变化给中国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中国经济国内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经营困难、群众就业增收有一定压力。

但是中国政府迎难而上,多方施策,2024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晒出了全年经济增长5%的成绩单,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货物贸易进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经济结构持续优化、质量持续提升、内生动力持续增强。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为中国经济定向: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2024年7月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成功召开,提出要在5年内完成300多项重要改革措施,擘画了宏伟蓝图、发出了改革强音。

全会强调要健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2024年以来,中国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实现“清零”,对与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给予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对跨境服务贸易建立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连续7年举办进口博览会,不断向世界各国开放中国市场,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今年中国经济定调:更加积极有为。

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对2024年9月中国出台一系列增量政策的确认和延续,释放出重要信号。

宏观调控基调发生重大变化,今年是中国首次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将提高财政赤字率,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加大财政支出强度,确保对经济增长形成强有力拉动。同时,将实施了14年的“稳健的货币政策”改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进一步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推动资金更快更多流向实体经济。

具体政策方面,将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继续实施“两新”政策,规范发展数字经济,着力化解房地产风险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2024年9月作出相关部署后,房地产市场已呈现出止跌回稳的积极势头。目前中国政府负债率在70%左右,在国际上属于较低水平,风险总体可控。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新政正在有效缓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三中全会和经济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不仅保障实现2024年全年经济增长5%的目标,更为中国经济长期健康稳定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力。

中国经济破浪前行的关键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大势,科学决策、果敢行动、攻坚克难,领航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中国将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国独特的制度优势,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中国的改革必须符合自身国情,不能生搬硬套别人的标准,不能犯颠覆性错误。俗话说,鞋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必须坚定走下去。

中国将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那些关于中国改革背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以及国进民退或民进国退的论调,都是错误的。

中国将始终坚持改革和开放一体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改革和开放相统一。开放扩大了,改革动力才更足;改革到位了,开放能力才更强、空间才更大。改革和开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是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成就的重要原因。所谓“改革停滞论”,以及中国强调自立自强就是要限制国际交流合作的说法,都是错误的。

中国经济“风景这边独好”的根本在于,中国经济基础稳、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一直以来,唱空中国的论调屡屡改头换面、反复出现。这些论调早已被现实证伪。中国经济没有见顶停滞,而是在爬坡过坎中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根据多家研究机构测算,未来很长一个时期内中国潜在增速仍能达到5%左右。十几年来,中国以坚实厚重的发展成就毫无疑问地证明:“下一个中国,还是中国”。

2025年是中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也是中欧建交50周年。人类历史再次来到一个关键节点。团结还是分裂,和平还是冲突,合作还是对抗,各国作出何种抉择,将决定时代走向、影响世界格局。

中国支持欧洲一体化和欧盟战略自主。中欧没有根本利益冲突,双方共识远大于分歧,合作远大于竞争,是伙伴而不是对手。中欧贸易每天达到23亿欧元,欧盟20%的进口来自中国。中欧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互相嵌套。“去风险”并没有让欧洲更安全。

一些欧美政客多次炒作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论”。一年来,欧盟对中国电动车、风电轮机等十余种产品发起“双反”调查。“产能过剩论”不符合绿色领域的发展现实,也不符合经济学基本原理。全球绿色领域的产能仍需大幅提升,还远谈不上“过剩”。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占总产量的比例仅约12.7%。如果把发达国家的优势产品出口视为正常合理,而当中国等新兴国家出口时就以“产能过剩”加以指责,这显然是典型的自相矛盾和双重标准。另外,中国出口顺差是符合比较优势原理的国际贸易自然产物,中国从不刻意追求贸易顺差,将继续坚持主动扩大进口,与世界分享中国发展带来的机遇。

中国一贯反对将经贸问题政治化。历史和现实都已经多次证明,搞保护主义损人不利己,没有赢家。中方有坚决维护中国企业合法权益的最大决心,但也一直保持着通过谈判协商妥善解决问题的最大诚意。中欧完全可以发扬多边主义共识,携手推进绿色能源转型,开展贸易和投资合作,继续推进中欧投资协定生效实施,这些方面应该成为中欧经贸合作的主要方向。

中保两国传统友谊深厚,战略伙伴关系稳定发展。保加利亚位于东西方交汇之地,今年已实现全面申根,下一步还将加入欧元区和国际经合组织,中保经贸合作拥有巨大发展潜力。去年中保共庆建交75周年,深化了传统友谊,拓展了务实合作。今年是中保共建“一带一路”10周年。中国愿与保方一道,用好中国发展红利,共同推进中欧班列、贸易投资、电子商务、旅游等全方位合作,为中保友谊进一步深化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拉德夫总统在新年致辞中说:“世界将迎来充满风险的一年,在全球动荡的时代,团结是保卫祖国的出路。”我想说,团结也是中欧、中保合作的出路。为了更好的明天,让我们团结在一起;只要我们团结在一起,明天会更好。

谢谢大家!

返回顶部
信息提示

您即将离开外交部门户网站,跳转到其他网站,
是否继续访问?

继续访问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