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5日,驻俄罗斯大使张汉晖在塔斯社发表署名文章《践行全球文明倡议 促进文明对话互鉴 共创人类命运共同体更加光明未来》,全文如下:
202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观,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这一倡议及时响应世界各国坚持平等包容、守护世界文明多样性的普遍愿望,充分回应国际社会增进文明对话交流、促进文化繁荣发展的共同需求,积极顺应各国推动文明发展进步、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潮流。
全球文明倡议是继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后,新时代中国为国际社会提供的又一重要公共产品。倡议提出以来,为不同文明平等对话搭建了文明古国论坛、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中非文明对话大会等多个交流平台,推动联合国设立“文明对话国际日”,凝聚起国际社会消弭误解隔阂、增进民心相通的广泛合力,逐渐从中国倡议成为国际共识。不久前,中国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一道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热烈庆祝首个“文明对话国际日”,为不同文明平等对话、交流互鉴,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向前迈进注入新动力。
中国和俄罗斯都拥有深厚的历史积淀、独特的文化特质和璀璨的文明成果。中国是人类文明重要发源地,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等对人类社会进步、文明发展繁荣产生深远影响。近年来中国为世界贡献的游戏《黑神话:悟空》、电影《哪吒》、潮玩Labubu等文化产品“出海”又“出彩”,为世界文明百花园再添春色。俄罗斯作为世界文明大国,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同样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俄罗斯艺术巨匠辈出,文学、绘画、音乐、舞蹈等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推崇和喜爱,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文明财富。
中俄文明民间交往源远流长,双方对彼此文化由衷欣赏。近年来,中俄人文交流持续走深走实,文明互鉴相得益彰。两国开创性互办“国家年”“语言年”“旅游年”“青年友好交流年”“媒体交流年”“地方合作交流年”“科技创新年”“体育交流年”“文化年”等国家级主题年,人文交流硕果遍布中俄大地。俄罗斯“汉语热”持续升温,逾200所俄罗斯大学开设中文课程,全俄约有11万人学习中文,在俄中国留学生超6万人。中俄旅游合作加速“双向奔赴”,2024年游客互访量超过300万人,两国人民越走越近、越走越亲。中俄地方合作充满活力,中俄“东北—远东”“长江—伏尔加河”等地方合作机制高效运转,中俄博览会、“萌芽—中俄务实合作”论坛等平台效应凸显。去年以来,双方在中俄文化年框架下,互办文化节、文化论坛、文化大集,互庆传统节日,互派演出团体、艺术展览,两国人文交流合作迈向新高度。中俄两国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不仅进一步夯实了两国社会和民意基础,更树立了不同文明交流对话、携手并进的典范。
当前,世界各国在求和平、谋发展、探索现代化道路的过程中面临共同挑战,团结、协作、对话的呼声空前高涨。同时,猜疑、分裂、对抗的痼疾阴云不散,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仍任重道远。面对个别国家长期固守“文明优越”、“文明冲突”和“文明冷战”执念,中国始终践行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使命担当,倡导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中俄两国都是文明平等的捍卫者、文明交流的践行者与文明进步的促进者。两国元首曾多次就共同保护文明多样性、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民心相通、落实全球文明倡议等达成重要共识,为中俄深化人文合作、促进文明互鉴、引领人类文明发展繁荣指明方向。中国愿同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国际社会一道以落实全球文明倡议为指引,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共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光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