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和组织 > 国家(地区) > 欧洲 > 俄罗斯 > 驻外报道

驻俄罗斯大使张汉晖接受《欧亚方位》杂志书面采访

来源:(驻俄罗斯大使馆) 2025-08-30 17:10

2025年8月29日,驻俄罗斯大使张汉晖在俄罗斯总统普京赴华出席上合组织天津峰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前夕就中俄关系、人文交流、中国发展等问题接受《欧亚方位》杂志书面采访。采访全文如下:

一、 80年前,苏中两国经过共同努力取得了抗击日本军国主义历史性胜利,为新中国成立奠定基础。请问这对国家、您个人和家庭而言意味着什么?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伟大卫国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对中俄两国和世界上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都具有重大历史意义。今年5月,习近平主席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普京总统即将赴华出席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这一历史性元首互访不仅生动彰显了新时代中俄关系的高水平发展,更是对共同历史记忆与胜利丰碑的崇高礼赞。这既是对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人类进步事业的时代宣言,也是两国人民传统友谊在新时代的薪火相传,承载着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深远意义,必将成为两国关系史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里程碑。

1945年9月3日,中国人民同包括苏联在内的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一道,赢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全面胜利,终结了列强百年欺凌中国的屈辱历史。这一历史性胜利为新中国成立奠定了坚实基础,深刻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更托举起亿万中国家庭的幸福安宁。历史不会忘记,中国和俄罗斯分别作为亚洲和欧洲主战场,为挽救国家危亡、争取世界和平付出了巨大民族牺牲,为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历史贡献。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关键时刻,苏联援华航空队在南京、武汉、重庆等地“鹰击长空”、阻击日寇。在我的家乡中国东北,中苏人民并肩战斗,加速了日本的无条件投降进程,为中国人民赢得抗日战争最后胜利提供了重要支援。两国人民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战斗友谊转化为深化中俄全面战略协作的强大动力,推动新时代中俄关系焕发出勃勃生机。

鉴往知来,和平弥足珍贵。中国将以共同纪念“80周年”为契机,同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世界各国一道,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二、 中国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如何让俄罗斯民众更加了解和理解中国文化?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开展了哪些文化交流活动?

中俄文化交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世纪兴起的“万里茶道”,在这条与“丝绸之路”齐名的交通动脉上,人们不仅进行商品交换,而且在文化上互学互鉴。深厚的人文交流传统为新时代中俄关系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的战略引领下,2024-2025“中俄文化年”取得丰硕成果,将两国文化合作提升到新的高度。双方精心组织了规模空前的文化交流活动,中国50多个城市与俄罗斯30多个城市开展了数百场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其中,由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与莫斯科市政府在红场联合举办的春节庆祝活动,以其宏大的规模、精彩的内容和热烈的氛围,吸引了超过150万民众参与,创下了中俄文化交流活动参与人数的新纪录。莫斯科地铁首次推出“中国春节”主题列车,让广大乘客沉浸式感受“中国风”,一站看遍“中国年”。中国功夫舞剧《咏春》、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等精品文艺演出,以及中俄合拍电影《红丝绸》、中国动画电影《哪吒2》等影视作品,都得到了俄罗斯观众的高度评价。

我担任驻俄大使六年来,看到越来越多的俄罗斯朋友学习汉语,研究中国文化。双方经常性举办中国武术、围棋、龙舟比赛,书画、艺术品展览,各种剧目演出等文化交流活动,使两国民众在文化认同中增进理解,在情感共鸣中深化友谊。我们愿同俄方携手并进,持续创新交流形式,拓展合作领域,共同推动两国人文交流结出新的硕果,让中俄友谊之树枝繁叶茂。

三、 几十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请问意识形态领域未发生更迭是否是中国发展成功原因之一?

几十年来,中国的快速发展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中国的发展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任何人赐予的,而是勤劳智慧的十四亿多中国人民坚持不懈奋斗的结果。中国发展的密码,最根本的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辟出一条符合自身国情并得到人民拥护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具有崇高的使命感,具备强大的组织力、动员力和执行力,能够在不同发展阶段制定清晰的国家发展战略并一以贯之推进实施。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和制胜法宝。第二,中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主席说,“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始终强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教育医疗改革到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无不始终围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制定国家大政方针。第三,中国始终坚持改革开放基本国策,这是中国发展的“关键一招”。尤其近年来,中国以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为目标,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绿色经济、高端制造等新兴产业,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同时,中国坚持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深化互利合作,在相互尊重、兼容并蓄、取长补短中实现共同发展和社会进步。第四,中国始终坚持走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坚决反对任何外来干涉。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不畏任何外部压力与挑战,任何企图阻挡中国发展进程、干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图谋都是痴心妄想。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中国的发展进步是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的。

四、您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的国际担当?今天中国可以为世界贡献哪些中国智慧?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遭遇严峻挑战。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负责任大国,在维护国际和平安全、促进全球发展繁荣、改善国际治理体系、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等方面作出了全方位贡献。面对层出不穷的全球治理系统性问题,习近平主席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代码”赋予时代意义和深刻内涵,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  为变乱交织的世界注入稳定性和正能量。一是中国高举经济全球化旗帜,坚定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以开放的姿态与世界分享发展红利,为世界各国提供前所未有的合作机遇。二是中国把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写入宪法,提出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遣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中国探索并践行中国特色热点问题解决之道,汇聚世界和平与国际正义的力量。三是中国倡导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积极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使广大发展中国家看到了新的希望,坚定了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信心,为世界现代化进程注入新的活力。此外,中国倡导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为核心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

返回顶部
信息提示

您即将离开外交部门户网站,跳转到其他网站,
是否继续访问?

继续访问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