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事,各位来宾,各位媒体界的朋友,
下午好!感谢《外交官》杂志协助安排今天的吹风会。
站在这里,我的心情非常沉重。大家知道,开年以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中国人民喜迎春节的欢乐气氛。此时此刻,我的同胞们还在夜以继日,为抗击疫情而英勇奋斗,还在继续付出巨大的牺牲。截至25号,已经有2718名病患者不幸离世,我们要向他们表示沉痛哀悼;仍有45604名确诊患者接受治疗,其中8752名重症患者,我们祈愿他们早日康复。形势依然非常严峻,全中国乃至全世界人民都在注视这些数字的变化,期盼着拐点早日到来。与此同时,我们也见证了一个国家在面临危机时所展现出来的勇气和力量,见证了国际社会在人类面临共同挑战时的团结与协作。这正是我们最终战胜疫情的信心源泉。
下面,我作一些简要的介绍。
一、取得的成效
一方面,新增的确诊病例总数在逐步下降。全国每日新增确诊病例从2月初的每天大约3000多例下降到了25日的406例,而且新增确诊病例98%以上集中在湖北省;湖北以外的其他内地省份降幅更大,每日新增确诊病例从最高峰2月初的890例下降到25日的5例,其中26个内地省份实现零增长。
另一方面,新增的治愈出院病例数快速增加。现已有29745名患者治愈出院,占全部累计确诊病例接近38%;而死亡率只有3.5%左右(湖北以外地区的死亡率约为0.78%)昨天除湖北外,其他省份零死亡。这证明绝大多数患者是可以得到治愈的,死亡率远低于以往的非典(SARS)、埃博拉、中东呼吸综合症(MERS)等病毒。
我们相信,随着防控措施和救治力量的不断加强,形势一定会不断好转。我们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二、中国的努力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我们带来的挑战是史无前例的:一是诊断难度大。这是一种全新的病毒,诊断中出现了核酸检测呈阴性的患者、无症状病毒携带者,甚至个别解除2周隔离之后突然患病的病例。二是病毒传染性强,目前了解可通过飞沫、接触、空气、粪口传播,到达已知病毒传染等级的顶端。三是管控难度大。疫情的爆发时值中国春节,是一年中人员流动规模最大的时间,而武汉恰恰是中国中部的交通枢纽。四是医疗资源紧张。随着病患增多,武汉的医生、病床、医用物资等缺口逐步加大。
中国政府把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置于首位。习近平主席亲自指挥,亲自部署,提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中国举全国之力,采取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防控和救治举措,有效遏制了疫情的扩散蔓延。
一是与病魔赛跑,迅速完善诊治手段。第一时间测出病毒基因序列并对外发布,开发病毒检测试剂,1个月内六次更新诊疗方案,使用3种特效药同时进行临床实验,推广利用康复者血浆临床治疗危重病人。在疫苗方面,5条技术路线同步开展疫苗攻关,疫苗将于4月下旬申报临床实验。
二是全国总动员,部署疫情防控。对武汉这座千万人口级的大城市采取“封城”举措,全国31个省区市均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大量基层官员和志愿者不顾安危,进入社区、村镇一线落实防控,并确保群众的日常生活需求得到切实保障。取消了所有的出境旅游团,要求每个出国的中国公民认真填写签署出境健康申报表,并在全国所有离境口岸实行体温监测,严防病毒输出。
三是打响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把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作为突出任务来抓。在武汉迅速修建2座临时医院和11所方舱医院,设立400多个隔离点,总床位达6万多。及时对湖北核心疫区采取严格隔离措施,形成了普通居民居家防范、社区全面排查集中隔离疑似病患、方舱医院进行轻症医治和定点医院进行危重患者抢救四道防线。从全国各省和军队向湖北派出近40000名医护人员,运送58000吨各类医疗及生活保障物资。
四是以公开、透明和负责任的态度开展国际合作。第一时间向世卫组织通报情况,分享新冠病毒全基因序列。邀请世卫组织专家到武汉等地实地考察,深入进行专业交流。与包括荷兰在内的多国卫生主管部门、驻华使馆保持密切联系与协调,加强疫苗和药物研发,分享信息,核实疑似和确诊病例信息,及时回应外方关切。
这些措施和取得的非凡成绩,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的责任和担当,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的优越性,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空前的凝聚力。根据相关预测模型统计,中国所采取的措施至少减少了80%感染的发生,为全国乃至世界防疫斗争赢得了宝贵时间。为此,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多次强调,“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中国采取超常规的有力措施,在很多方面为全球应对疫情树立了榜样。世卫组织专家组在结束武汉考察时表示,中国的举措是技术推动的和科学的,现在存在疫情向全球蔓延的风险,希望各国向中国学习,快速行动起来,去拯救生命。
三、中国与荷兰的合作
疫情发生以来, 150多个国家政府和30多个国际组织向中国表示了慰问,近30个国家政府向中国提供了官方援助,充分体现出国际社会命运与共的精神。我们在荷兰,也能深切感受到荷兰人民对中国疫情的关心和对中国人民的支持。近日,荷兰国王和王后、首相、外交大臣纷纷向中国领导人表达慰问和支持,荷兰企业向中方捐助了急需医疗物资,使馆每天都能收到许多来自荷兰各界民众的慰问信和加油视频,政府和各界民众还对社会上出现的个别借疫情歧视华人的现象表示谴责,中方对此深表感谢。我们看到,荷方在预防疫情上也采取了必要且合理的措施,包括根据世卫组织建议没有对人员和贸易采取不必要的限制性措施、荷公共卫生与环境研究院等相关机构及时发布和更新关于新冠疫情的应对指南等,中方对此表示赞赏。中国大使馆将继续同荷政府保持密切沟通与协调。
四、如何看待疫情对经济的影响
疫情造成工厂延迟复工、交通运输受阻等,对经济已经产生不小冲击,这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我们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和健康所不得不承受的。但总体看来,这种冲击只是有限的、短期的和可控的。
第一,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积累了雄厚物质技术基础,中国经济接近100万亿元规模,这么大的体量不是疫情短期冲击能撼动的。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接连发声,对中国经济继续展现较强韧性表示有信心。有专家估计,疫情大概会拉低中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速0.1到0.2个百分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称,如果能较快控制疫情,预计中国经济将很快反弹。
第二,我们有充足的政策空间应对疫情的短期冲击。针对复工复产推迟有可能给企业造成的短期困难,政府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出台阶段性的减税降费措施,加大优惠利率信贷支持力度。财政部加大对重点企业贷款贴息力度,使企业的实际融资成本不高于1.6%。各级政府也在保障物资供应、恢复生产运营、扶持中小企业、保障就业民生等方面及时推出应对举措。为稳定就业,一些地方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企业,返还其上年度缴纳失业保险费的50%。这些政策组合拳将大大缓解企业压力,增强市场信心、稳定投资预期。
第三,疫情的冲击倒逼经济转型升级。目前,虽然线下消费,特别是交通运输、展览、文化旅游、酒店餐饮和影视娱乐等服务业受疫情影响较大,但线上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得更加壮大,包括物联网、在线零售、在线医疗等等…
挑战不少,但应对挑战的办法更多。补短板、强弱项、抓机遇,经历过无数大风大浪的中国经济定能履险如夷。
上周日,中国召开了一个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提出以下8条措施。一是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二是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包括阶段性、有针对性的减税降费政策,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适时出台灵活适度的货币政策、金融支持政策。三是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四是坚决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五是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六是抓好春季农业生产。七是切实保障基本民生。八是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优先保障在全球供应链中有重要影响的龙头企业和关键环节恢复生产供应,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保障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运转,抓好重大外资项目落地,扩大金融等服务业对外开放,继续优化营商环境,增强外商长期投资经营的信心。
风物长宜放眼量。看待中国经济发展,应该坚持全面看、辩证看、长远看。中国政府一手抓紧防控疫情,一手抓好经济运行,我们一定能妥善应对疫情的短期冲击,把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充分释放出来,努力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女士们,先生们,当前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在韩国、意大利、伊朗等国也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疫情,我们将继续坚定必胜信念,与国际社会一道,精诚合作,共同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