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8日,驻赞比亚大使杨优明在赞主流媒体《每日邮报》发表题为《中国森林保护成就斐然》的署名文章,介绍近年来中国在森林保护方面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就。全文如下:
10月6日,伦古总统阁下在总统府为驻赞使节举行见面会,我也参加了。在自由交流环节,我有幸同伦古总统聊天,其中聊到了森林保护问题。现在大家都十分关注环保问题,都在担心乱砍乱伐,导致森林覆盖面积的减少,这是全世界面临的一个问题。
幸运的是,前几天,我读到一份报道,说近25年来,中国的森林面积在增加。这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多年来努力的成果。我同总统阁下分享了这个信息。总统听后很感兴趣。
回到使馆,我上网查了一下,发现数据来自世界银行2016年版《世界发展指标》。根据世界银行提供的数据,过去25年里人类共失去130万平方公里的森林,相当于一个南非,森林减少的地区集中在拉美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原因有木材、造纸、农业用地等。亚欧地区森林面积在增加,其中中国的森林面积增加最多,达到511,800平方公里。这一个伟大的成就归功于中国政府采取的一些重要措施。
记得在30年前,当中国刚刚开始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政府看到了无计划乱砍乱伐给中国自然环境造成的巨大破坏,意识到了保护森林和植树造林的重要性,在1979年2月23日宣布将3月12日定为中国的植树节。自此之后,每年的3月12日,中国国家领导人都会参加这一天的植树造林活动。在他们的带领下,全国上下,不论老幼,全民动员,一起出动,种下一棵棵树。30多年过去了,当年种下的树不断成材,整个国家森林面积得到恢复和增长。
1999年,中国政府推出了一个退耕还林工程。这是中国政府一个大胆的决定。长期以来,让中国人民吃饱穿暖一直是政府的最大关切。吃饱穿暖就需要种植粮食作物,以及棉花等,就需要不断增加土地的耕种面积。其结果是原来的林地被改造成农田,林地面积不断减少。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彻底扭转了这一趋势,林地面积不仅不再减少,而且每年都在增加。当然,这一工程的实施,政府给予了财政支持,使农民有充分的积极性推进这一工程。实际上,农民通过种植经济林,包括各类果树和木材林,大大增加了个人和家庭收入。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还积极鼓励沙漠治理,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中国的北方有着大片的沙漠地区,由于长期没有治理,再加上乱砍乱伐,沙漠化进程加快。记得过去,每年的春天,北京都要遭受严重的沙暴袭击。为阻止沙漠化进程,中国政府曾经在60、70年代种植防风林,起到了一定效果。而真正起作用的是直接向沙漠进行的挑战,大规模种植适合沙漠生长的植物,并配以现代化的浇水系统。这样一来,在2005年到2009年的短短5年时间里,中国一下子减少沙地面积1717平方公里,这是了不起的成就。
现在中国每隔几年都要进行一次森林资源清查。2014年2月公布了第八次清查结果,同第七次(2004—2008)清查结果比较,可以发现十年间大概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中国森林总量保持增长。森林面积由1.95亿公顷增加到2.08亿公顷。森林覆盖率由20.36%提高到21.63%。
二是天然林稳步增加。从原来的11,969万公顷增加到12,184万公顷。
三是人工林快速发展。从原来的6169万公顷增加到6933万公顷。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
由于中国政府的重视,加上中国人民的不懈努力,30多年来,中国的森林面积首次出现了增加的势头。目前中国正在实施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绿色发展是其中一个重要目标。可以预期,在今后的五年中,中国政府还将会继续加大在这方面的投入,中国将变得越来越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