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和组织 > 国家(地区) > 亚洲 > 泰国 > 驻外报道

驻清迈总领事陈海平在泰媒发表署名文章《统筹兼顾,持续发力,筑就中国经济光明前景》

来源:(驻清迈总领事馆) 2025-01-02 17:51

2024年12月30日,驻清迈总领事陈海平在泰北主要报纸《泰国新闻》(Thai News)、新闻主管机构官网及多家媒体网站发表署名文章《统筹兼顾,持续发力,筑就中国经济光明前景》,从“全、实、长”三方面解读中国一揽子增量政策,强调中国经济底盘稳健、前景光明,中国式现代化大有可为。中国积极推动世界能源转型,拉动全球经贸活力,愿以高水平开放同泰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文如下:

日前,中国政府重磅推出经济一揽子增量政策及落实举措,围绕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扩大国内有效需求、加大助企帮扶力度、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提振资本市场等五个方面,系统回应、科学破解当前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长效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国际社会对此高度关注、广泛热议,各方普遍认为,一揽子增量政策是中国沉着应对变乱交织的国际形势,保民生、稳发展的重要举措,盛赞“组合拳”规模史无前例,凸显中国智慧和决心。

一、一揽子增量政策系统性与实效性强,具有“全、实、长”三个特点。

一是全面联动,兼顾各方。内容上,包含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扩大内需、加大助企帮扶力度、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提振资本市场等五大方面;既有财政、货币政策,也涉及就业、产业、投资、消费等领域。行动上,跨部门协作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司法部等十余个部门先后推出落实举措;央地联动同向发力,各省因地制宜出台“地方版”增量政策,以可操作、能落地的具体行动汇聚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是抓住重点,推出实招。扩大内需,促进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有效释放消费潜力。增加市场流动性,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流动资金约1万亿元(人民币,下同)。重振股市,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创设新的货币政策工具,打通资金入市堵点,设立首期额度3000亿元的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稳定房地产市场,降低首付比例与存量房贷利率,大幅放松限购,增加“白名单”项目信贷规模至4万亿元。

三是着眼长远,持续发力。既着眼应对当下困难,更关注经济中长期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优化结构,通过落实“两重”“两新”,破解制约经济中长期发展的结构性问题,综合改善营商环境,构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一揽子增量政策遵循实施一批、储备一批、研究一批,目前已出台实施近一半,还将因时依势推出一批引导经济健康发展的政策工具和改革举措,逐步形成产业升级、就业增长、金融投资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的局面。

二、中国经济韧性足、活力强,中国式现代化前景光明、道路广阔。

一是四大优势支撑中国经济底盘稳健。中国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大城市和城市人口,需求侧潜力巨大;有齐全的制造业门类和完整的产业体系配套,供给侧坚实稳固;有全球规模最大的高素质劳动力,人才优势稳步增强。面对外部环境复杂严峻与内部主动转型阵痛的挑战,中国经济依然企稳向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显示,新冠疫情发生后的2020年至2022年间,我国GDP年均增长4.5%,远高于世界经济约1.8%的年均增速;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突破5%。中国国家统计局核算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5万亿元,同比增长4.8%,同主要经济体相比增速位居前列,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

二是科技创新驱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提出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推动新动能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近年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不断巩固提升,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国际产业竞争新优势不断形成。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日前发布《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在全球的创新力排名上升至11位;拥有26个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连续两年位居世界第一。世界经济论坛近日公布,代表全球智能制造和数字化最高水平的153家“灯塔工厂”中,有62家来自中国,数量同样世界第一。中国高校培养的顶尖人工智能研究人员约占全球50%,也是世界第一。

三是节能减碳为中国绿色转型提供不竭动力。中国把能源领域作为创新增长的重要依托,推动能源利用效率持续提升,不断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全球绿色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截至2023年底,中国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规模较十年前增长了10倍,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占总装机的58.2%,新增清洁能源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增量一半以上。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从15.5%提高到26.4%,煤炭消费比重下降12.1个百分点。十年来,中国累计淘汰煤电落后产能超过1亿千瓦,电力行业污染物排放量减少超过90%。全社会终端用能电气化率达到28%。与2012年相比,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超过26%。

中国是全球能源转型的推动者、贡献者。十年来,中国可再生能源年度新增装机在全球的占比均在40%以上。全球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从13.6%提高到18.5%,其中,中国的贡献率为45.2%。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报告显示,过去十年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平均度电成本分别下降60%和80%,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中国。中国依托持续的技术创新、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充分的市场竞争、超大规模市场,实现了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也推动了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成本大幅下降。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积极拓展绿色能源领域合作,一大批惠民生的“小而美”项目落地,为所在国提供了清洁、安全、可靠的能源供应方案。

三、中国在高水平开放中推进高质量发展,将为泰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带来广阔机遇。

中国式现代化持续释放巨大市场潜能。中国拥有世界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目前已超4亿人,未来十几年将达到8亿人。中国消费每增长1个百分点,就能带动上万亿元投资。14亿多人口整体迈入现代化,必将释放巨大的创造动能和消费潜能,为世界各国发展带来更多红利。

中国坚定拥抱全球化,拉动世界经贸活力。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面对纷繁复杂的内外部挑战,中国始终坚持以开放促改革,持续推动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为经济发展不断拓展新空间。今年前10月,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36万亿元,同比增长5.2%。货物贸易总额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与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实现增长,外贸企业数量比2012年翻了近一番。中国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已从190多条缩减到全国版31条,自贸区版27条,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实现“清零”。

中国永远是发展中国家的一员,永远同“全球南方”携手并进。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已同全球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项目惠及百余个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11月刚刚举行的第七届进博会为37个最不发达国家的企业提供120余个免费展位;原产于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自今年12月1日起将获得零关税待遇。

中泰是民心相通、情感相融的好亲戚,也是共商共建、共谋发展的好伙伴。中泰经济关系密切,中国是泰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市场,也是最主要的外资来源国、外国游客来源国。随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两国互联互通水平不断提升,中泰经贸合作前景势必更加广阔。明年中泰两国将迎来中泰建交50周年暨“中泰友谊金色50年”。我们相信在两国领导人的谋划引领下,在中泰各部门各地方的倾力配合下,双方各领域务实合作必将取得新进展,助力各自现代化进程迈上新台阶,推动中泰命运共同体建设实现新发展。

返回顶部
信息提示

您即将离开外交部门户网站,跳转到其他网站,
是否继续访问?

继续访问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