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履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积极推进核领域全球治理
来源:    2015-05-31 16:52
[字体: ]      打印本页

  2015年5月,中国代表团向《不扩散核武器条约》2015年第九次审议大会提交的综合性工作文件

全面履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积极推进核领域全球治理

(中国代表团向《不扩散核武器条约》2015年第九次审议大会提交的综合性工作文件)

  中国高度重视作为国际核不扩散机制基石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下称《条约》),始终恪守《条约》各项义务,积极致力于实现《条约》确立的防止核武器扩散、推进核裁军进程、促进和平利用核能三大目标,不断加强《条约》的普遍性、权威性和有效性。

  《条约》审议进程是核领域全球治理的重要平台。今年是《条约》生效45周年,本次审议大会为将核领域全球治理推向深入,全面推进无核武器世界的进程提供了重要契机。中国以建设性态度参与了本次审议大会的筹备进程,积极参与历次筹备会工作,提交了关于防止核武器扩散、核裁军、安全保证、和平利用核能、无核武器区等问题的工作文件,并根据《条约》第八次审议大会行动计划第5、20、21条要求,向2014年筹委会及本次审议大会提交了履行《条约》情况国家报告。中国致力于推动本次审议大会取得积极成果。

  值此审议大会之际,中国代表团谨重申并提请将下列要点纳入各主要委员会的报告和审议大会的最后文件:

  一、总体原则

  核裁军、核不扩散、和平利用核能是核领域全球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全球和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也关系到各国安全和人民的福祉。

  各方应着眼于提高核领域全球治理水平,进一步凝聚共识、加强合作,全面、平衡、稳妥推进核裁军、核不扩散与和平利用核能。

  《条约》第八次审议大会最后文件达成的各项行动计划,反应了各方的普遍共识,应成为推动条约审议进程不断深入的路线图。

  坚持多边主义,维护《条约》的权威性、普遍性和有效性,坚持并充分发挥联大一委、裁军审议委员会、裁军谈判会议等现有多边机制作用,为推进国际军控、裁军与防扩散,包括核裁军进程提供法律支持与机制保障。

  二、关于核裁军和降低核战争威胁

  核裁军要以普遍安全为指导思想。应奉行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充分尊重和照顾各国正当合理的安全关切,培育相互理解和信任的国家关系,通过平等对话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努力营造和平稳定的国际安全环境,为核裁军取得进展创造必要条件。

  所有核武器国家应致力于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认真履行《条约》第六条规定的义务,并公开承诺不寻求永远拥有核武器。

  核裁军应遵循“维护全球战略稳定”和“各国安全不受减损”的原则,循序渐进加以推动。

  拥有最大核武库的国家对核裁军负有特殊、优先责任,应继续以可核查、不可逆及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方式,率先大幅度实质性削减其核武库,为最终实现全面彻底核裁军创造必要条件。条件成熟时,其他核武器国家也应加入多边核裁军谈判进程。为最终实现全面彻底核裁军,国际社会应适时制定一项切实可行的分阶段的长远规划,包括缔结《全面禁止核武器公约》。

  应放弃发展或部署破坏全球和地区战略稳定的全球导弹防御系统,不开展相关国际合作,以免损害国际核裁军努力。防止外空武器化和外空军备竞赛,有利于维护全球战略平衡与稳定,也有利于为核裁军创造必要的国际安全环境。

  《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是核裁军进程的重要步骤,尚未签署或批准该条约的国家应尽快签署或批准,以使该条约早日按规定生效。核武器国家应在条约生效前继续恪守暂停核试验的承诺。

  日内瓦裁军谈判会议是谈判“禁止生产核武器或其他核爆炸装置用裂变材料条约”的唯一适当场所。应坚持 CD/1299文件确立的谈判授权,在裁谈会尽快启动有关各方普遍参与的“禁产条约”谈判。裁谈会也应就核裁军、防止外空军备竞赛、无核武器国家安全保证等问题开展实质性工作。

  在有关核裁军国际法律文书达成前,所有核武器国家应采取以下措施,减少核战争威胁和降低核武器在国家安全政策中的作用,提高各国安全互信水平:

  (一)放弃以首先使用核武器为基础的核威慑政策,承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不首先使用核武器;

  (二)遵守不把核武器瞄准任何国家的承诺,不把任何国家列为核打击目标,不把自身控制的核武器瞄准任何国家;

  (三)明确承诺无条件不对无核武器国家或无核武器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并就此达成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文书;

  (四)继续支持有关国家和地区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在自行协商、自愿协议的基础上建立无核武器区或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区的努力,所有核武器国家应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形式承担相应的义务;

  (五)废除核保护伞及核共享政策与做法,在国外部署核武器的国家将其核武器全部撤回本国;

  (六)采取一切必要措施,避免意外或未经授权的核武器发射。

  三、关于防止核武器扩散

  防止核武器扩散是实现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的有效和必要步骤,应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应寻求实现普遍安全,消除核武器扩散的根源。应摒弃零和理念和冷战思维,努力营造和平稳定的国际大环境。应充分尊重和照顾各国合理安全关切,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打造命运共同体。

  应在现有国际法框架内,坚持通过政治和外交手段,和平解决核扩散问题。应摒弃动辄制裁施压甚至威胁诉诸武力,或以防扩散为借口谋求其他目的的做法。

  应摒弃双重标准和实用主义,维护核不扩散机制的权威性。应全面、忠实、平衡履行《条约》各项义务,不以国家间的亲疏好恶来判定防扩散的标准。应坚持多边主义,在各国普遍参与、民主决策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国际核不扩散机制的公正性、合理性和非歧视性。应重视个别国家核材料供需严重失衡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纠正。

  应加强《条约》的普遍性,尚未加入的国家应尽快以无核武器国家身份加入《条约》,并根据《条约》规定将全部核设施置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保障监督之下。

  应充分发挥联合国等相关国际组织和机制的作用,切实执行联合国安理会第1540号和第1887号等决议。应努力促进国际原子能机构全面保障监督协定和附加议定书的普遍性。应加强核出口控制机制,支持桑戈委员会、核供应国集团在此方面的努力。

  应遵循公正和平衡原则,妥善处理核不扩散与和平利用核能关系。任何防止核武器扩散的措施,都不应妨碍各国和平利用核能的合法权利;也要杜绝以和平利用为由,从事核扩散活动。

  伊朗核问题、朝鲜半岛核问题事关国际核不扩散体系和相关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在此方面,欢迎2015年3月伊朗核问题洛桑谈判取得进展,鼓励相关各方加大外交努力,早日达成全面协议。相关各方应继续反对在朝鲜半岛发展核武器,切实执行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和“9.19”共同声明;应继续共同努力,恢复有意义的六方会谈,争取在朝鲜半岛无核化方面取得实质进展。

  四、关于无核武器区和中东核问题

  建立无核武器区是防止核武器扩散的重要保障,对维护国际和地区和平、安全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应积极支持各国根据《条约》第七条和联合国裁军审议委员会1999年通过的指导原则建立无核武器区。

  所有核武器国家应明确承诺无条件不对无核武器国家或无核武器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并就此达成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文书。

  所有核武器国家应尊重无核武器区的法律地位,签署、批准有关无核武器区条约议定书,并忠实履行相关义务。在此方面,欢迎五个核武器国家于2014年5月签署《中亚无核武器区条约》议定书,赞赏已批准该议定书的国家;希望《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议定书早日得到签署和批准。

  在促进中东地区国家和解与合作、推进中东和平进程的同时,应继续重视和支持建立中东无核武器及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区的努力。应切实执行历届联合国大会相关决议、1995年《条约》审议大会关于中东问题的决议、2000年和2010年审议大会最后文件有关内容。在此方面,鼓励有关国家抓紧协商,早日召开中东无核武器及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区国际会议。

  以色列应尽快以无核武器国家身份加入《条约》。中东地区有关国家应尽快签署和批准国际原子能机构全面保障监督协定。鼓励有关国家签署和批准国际原子能机构保障监督协定附加议定书。

  五、关于和平利用核能

  核能是一种成熟、清洁、安全和有竞争力的能源形式,对保证能源安全、应对气候变化有重要意义。促进和平利用核能的国际合作,是《条约》和国际原子能机构《规约》所确定的重要目标之一。

  防止核武器扩散与和平利用核能相辅相成,两者同等重要,不可偏颇。防止核武器扩散的努力不应损害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平利用核能的正当权利。

  发达国家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应根据发展中国家的实际需要,加强对发展中国家和平利用核能的援助。

  国际原子能机构应秉承《规约》确定的宗旨,保持防止核武器扩散与和平利用核能两类活动的平衡发展。赞赏国际原子能机构在推广核技术应用方面所做卓有成效的工作。所有成员国应积极支持国际原子能机构技术合作活动,保证技术合作资源的充足和可预见。

  核能安全是核电发展和核技术应用的生命线,既关系到当事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还可能带来地区性乃至全球性的严重影响。国际社会应继续认真总结福岛核事故的经验教训,不断加强核能安全措施,推动核能安全发展。

  应切实加强核安全,消除核恐怖主义威胁。应坚持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本着发展与安全并重、权利和义务并重、自主和协作并重、治标与治本并重的原则,努力构建公平、合作、共赢的国际核安全体系。各国应切实承担起首要责任,不断增强本国核安全能力,并积极参与核安全国际合作。应支持国际原子能机构继续在核安全国际进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核燃料的保障供应对核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意义。应本着兼顾核能和平利用与防止核武器扩散的原则,通过广泛协商,稳妥推进相关多边合作机制。

推荐给朋友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