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日,驻波黑大使李凡在《塞族之声》《解放报》《晚报》等波黑三大主流媒体发表署名文章《彰显大国担当,为世界和平发展注入正能量》,宣介中方提出的四大全球倡议,重点就联大第2758号决议的合法性、有效性、权威性阐明中方立场,受到波黑各界广泛关注和积极评价。全文如下: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联合国成立80周年,是铭记历史、共创未来的重要时刻。80年前,国际社会在深刻反思两次世界大战惨痛教训的基础上,决定成立联合国,全球治理掀开新的一页。从战火硝烟中淬炼而成的国际秩序,凝结着人类社会对美好未来的共同渴望,对于促进战后世界和平发展、推动历史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地区动荡频发、经济发展受阻、逆全球化抬头、规则法治缺位,全球治理处在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关键当口。
面对全球治理体系的深刻变革,中国近年来相继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和全球治理倡议,分别从发展、安全、文明、治理四个维度,构成“中国方案”的四梁八柱,为动荡变革中的世界提供稳定锚点与合作路径,彰显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担当作为。
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与安全的有力捍卫者。中国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尊重各国的合理安全关切,同舟共济应对复杂严峻的安全挑战,以对话协商和平解决分歧争端。中国是联合国维和行动第二大出资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第一大出兵国,在乌克兰危机、巴以冲突等热点问题上积极劝和促谈,今年还同30多个国家共同建立国际调解院,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作出重要贡献。
今年是台湾光复80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使台湾重回中国版图。主要战胜国当年发表的《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确认了中国对台湾的主权,构成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1971年,联合国大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第2758号决议,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将台湾当局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联大第2758号决议的通过在国际关系实践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政治影响,有力推动一个中国原则成为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国际社会广泛共识。迄今,已有183个国家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与中国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
中国始终是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积极贡献者。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治理倡议,旨在回答构建什么样的全球治理体系、如何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的时代课题,强调奉行主权平等、遵守国际法治、践行多边主义、倡导以人为本、注重行动导向,全球治理倡议的五大核心理念,同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一脉相承,坚定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推动各国依托联合国等多边机制,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建设。这一倡议不是要对国际秩序搞所谓推倒重来、另起炉灶,而是着眼于创新完善,增强现行国际体系和国际机制的执行力、有效性,使之更好反映国际格局和形势变化,更及时有效应对全球性挑战,更好维护世界各国共同利益。
中国始终是世界绿色发展的坚定行动派。这些年,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关税总水平已降至7.3%,连续16年是世界第二大进口国。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推动5G、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成果共享,共同培育经济新动能。2025年是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达成10周年,也是各国提交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的重要节点。中国庄严承诺,到2035年,中国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力争做得更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30%以上,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力争达到36亿千瓦;森林蓄积量达到240亿立方米以上;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主要高排放行业,气候适应型社会基本建成。中国贡献为全球气候治理提升信心、凝聚共识、注入动力。
中国始终做文明互鉴的践行者。世界上各个文明都有其独特价值和底蕴,都应当被承认和尊重。倡导“文明优越论”,以意识形态划圈子,只会造成更多对立和对抗。本着包容态度,更多相互交流和学习,就能凝聚更多共识与合力。未来5年,中国将面向发展中国家实施50个文化、文明领域发展合作项目,举办200期专题研修研讨项目,为推动文明对话、促进文明进步继续作出贡献。
今年是中国和波黑建交30周年。30年来,中波一直是发展道路上的好伙伴,是相互支持的好朋友。两国虽然相隔万里之遥,国家体量、发展阶段和社会制度不同,但双方对于发展振兴的追求是共同的,对于国家富强的愿景是相通的,对于密切人员往来的期盼是一致的。特别是在当前形势下,两国在基础设施“硬联通”、人工智能“软联通”、民间交往“心联通”等方面合作潜力巨大,我们欢迎波黑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跨越发展鸿沟,释放科技潜力,推动经济腾飞。在两国建交30周年这一重要节点,衷心期待中波关系收获下一个更美好的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