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专题 > 当年专题 > 大使谈中国之治 > 大使之声

驻俄罗斯大使张汉晖在《莫斯科共青团员报》发表署名文章《从城市之窗看中国之治》

来源:(驻俄罗斯大使馆) 2025-10-22 17:08

2025年10月22日,驻俄罗斯大使张汉晖在《莫斯科共青团员报》发表署名文章《从城市之窗看中国之治》。全文如下:

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经历了世界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成功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发展道路。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中国秉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发展理念,推动城市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今年7月,中共中央召开城市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要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以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任务,着力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坚持以“创新、宜居、绿色低碳、安全可靠、文明、智慧”为显著特征的内涵式发展为主线,不断探索中国特色城市发展新路径。

城市治理水平的持续提升,是中国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成为中国之治的有力注脚,谱写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活篇章。

一、住有所居与生态宜居并重,彰显中国之治的民生底色

习近平主席指出:“城市是人集中生活的地方,城市建设必须把让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创造优良的人居环境,始终是城市工作的中心目标。多年来,中国在全国范围内因地制宜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鼓励地方探索居民自住更新老旧住宅模式。目前,中国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已超过40平方米,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住房保障体系,累计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安置住房超过6800万套,帮助1.7亿多户困难家庭改善了居住条件。2025年,中国首次将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更好回应人民群众对高品质居住生活的新期待。与此同时,中国持续加强城市生态环境治理,让“推窗见绿、开门入园”成为城市生活的常态。截至2025年1月,全国已建成国家森林公园212个,口袋公园4.8万个,绿道总长度超过12.8万公里,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32%。以北京市为例,该市积极推进“花园城市”建设,已建成公园1100个,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高达92.9%。

二、民之所忧与民之所盼兼顾,诠释中国之治的民主实践

走好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推进人民城市建设,必须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现实问题。如今在中国的大小城市,“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已不再是古籍中的遥远理想,而是通过科技赋能、群众参与的现代社会治理逐步成为现实。借助AI识别安全隐患、智能燃气报警等系统,在公共场所配置“一键报警”系统和防爆器材,广泛动员群众参与社区安防、警民联防,政府构筑起守护民生安全的坚实屏障。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命案发案率最低、刑事犯罪率最低、枪爆案件最少的国家之一,被国际社会公认为最安全的国家之一。为更好回应群众关切,截至去年,全国已有249座城市设立12345市民服务热线,受理百姓和企业的非紧急诉求,并第一时间将诉求转办相关单位,及时反馈处理结果。为便利在华外籍人士工作生活,北京市12345热线还提供英、法、德、俄、西、阿、日、韩8个语种的外语服务,受到外国友人的广泛好评。

三、统筹规划与精准发力协同,展现中国之治的制度优势

中国着眼于提升城市对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承载能力,积极发展现代化城市群和都市圈。截至2024年底,全国共有27座城市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万亿元(约合1400亿美元),其中9座城市超过2万亿元(约合2800亿美元)。中国城市规划建设坚持“精准把脉,打通堵点”,确保城市发展动能充沛、运行高效通畅。“道路通,百业兴”。中国政府大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倡导绿色低碳出行,为居民营造安全、便捷、舒适的出行环境。目前,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1.1万公里,位居世界首位,城市公交运营线路总长度达到175万公里。全国每天有约1亿人次通过轨道交通高效通勤、1亿人次乘坐公交穿梭街巷、1亿人次使用出租车和网约车出行,还有2400万人次选择共享单车骑行。借助数字化和人工智能技术,中国城市有条不紊地服务每日上亿人次的出行需求,有效缓解交通拥堵,提升城市运行效率,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持续活力。

俄罗斯拥有众多历史、文化名城,在城市治理与发展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和丰富实践。作为世界级大都会,莫斯科享有“绿色首都”“美学城市”“博物馆之城”等美誉,在现代化发展、人文传承和生态保护等方面实现了卓越平衡,堪称现代都市发展的优雅典范。今年9月,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建设和城市发展分委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成功召开,双方就城市规划建设、工程建设标准等议题深入交流,表示将持续完善合作机制,拓展深化在“好房子”建设、“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数字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等领域的合作,强调将进一步加大交流力度,推动各自国家建设和城市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中方愿与俄方一道,在城市治理与发展领域持续开展互学互鉴,进一步丰富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内涵,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返回顶部
信息提示

您即将离开外交部门户网站,跳转到其他网站,
是否继续访问?

继续访问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