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3日,驻西班牙大使姚敬在西《全球世界报》发表题为《中国的能源发展凸显“治理之力”——以高质量电力建设引领绿色未来》的署名文章,阐述中国高质量电力建设成果,宣介中国之治的宝贵经验。全文如下:
中国的能源发展凸显“治理之力”
——以高质量电力建设引领绿色未来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浪潮中,中国正以空前的规模与速度,谱写人类电力发展的崭新篇章。截至今年6月,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已达36.5亿千瓦,同比增长18.7%。今年7月,中国的全社会用电量超过1万亿千瓦时,相当于西班牙同期用电量的44倍,成为全球首个达到这一指标的国家。作为人类历史上首个“电力王国”,中国不仅解决了14亿人的用电自由,更为全球能源安全与绿色转型注入了强劲动力。成就背后,是中国现代化治理体系的有力支撑,彰显出中国的制度优势与实践效能。
过去十年,是中国能源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十年。围绕构建安全、绿色、高效能源体系的目标,中国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推进经济增长和绿色转型,同步促进能源革命与产业升级。2025年上半年,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超过全国总发电量的40%,已成为电力结构的主体。同时,中国超高压输电、智能电网、储能系统、可再生能源并网等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领域更引领全球。
这一跨越式发展并非偶然,而是中国制度优势的集中体现。凭借政府科学规划、社会广泛参与和市场机制有效结合的治理模式,中国得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大规模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并实现复杂能源系统的协同运行。从西部大型水电基地的宏伟布局,到东部沿海核电集群的高效运转,再到沙漠光伏与草原风电的全面铺开,无不体现国家顶层设计与地方协同治理的强大合力。正是在“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下,中国实现了能源安全、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多重目标统一。
与此同时,中国电力系统加速迈向数字化。智能调度系统、能源大数据平台、人工智能预测技术等广泛应用,推动电网运行更加高效可靠。电力企业积极实施“电能替代”,促进交通、建筑、工业等重点领域清洁转型,助力全社会减排降碳。电动汽车普及、分布式光伏推广和储能设施广泛落地,正在让绿色能源融入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中国电力发展的成就,是“中国之治”的生动缩影。它展现出国家战略的远见定力、科技创新的持续驱动,以及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治理理念。面对能源安全与气候变化的双重挑战,中国坚持走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之路,在筑牢能源保障基础的同时,为全球绿色转型贡献着“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当前,中国已明确提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9月24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发表视频致辞时,郑重宣布中国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到2035年,中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30%以上,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力争达到36亿千瓦,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我们有信心超额或提前达成上述目标。这些庄重承诺不仅体现中国的大国担当,也为全球气候治理注入信心。
在国际合作领域,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断深化能源领域的开放协作。西班牙新能源发展迅猛,尤其是在太阳能和风能领域,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已超过总发电量的50%。西班牙政府已上调2030年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目标至总量的81%,并更新了相关规划。中国与西班牙在清洁能源、智能电网、储能技术等方面的交流日益紧密。双方企业在光伏电站建设、风电技术研发、能源数字化管理等领域的合作成果丰硕,为两国绿色低碳发展注入新动能。中西两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方面保持高度共识,共同致力于《巴黎协定》的落实。中西能源合作不仅促进技术与资本流动,更成为中欧乃至全球绿色合作的重要桥梁。
中国电力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折射出“中国之治”背后的制度自信与治理成效。从蓝天白云的回归到清洁能源的崛起,从大国责任的担当到国际合作的共赢,中国正稳步迈向能源强国与绿色强国的新时代。
今日之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电力生产国,更是可持续发展的坚定倡导者和实践者。未来,中国愿与西班牙及世界各国携手并进,共同建设清洁、美丽、繁荣的地球家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