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0月29日上午11:20,外交学院)
尊敬的孟加拉国前外交官协会会长哈桑大使,
尊敬的孟加拉国前外交官协会秘书长萨卡尔大使,
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出席今天的研讨会,与各位资深外交官一道,回顾中孟两国建交50周年来友好合作的光辉历程,为双边关系更好发展建言献策。我首先代表中国驻孟使馆,向哈桑大使、萨卡尔大使及前外交官协会组织筹办此次活动表示感谢。
1975年10月4日,中国与孟加拉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建交半个世纪以来,无论国际和地区形势如何变化,双方始终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友好关系,树立了国家间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合作共赢的典范。
回望过去五十年,政治互信始终是中孟关系的核心要义。两国始终在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相互支持。孟方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支持中方。中方始终尊重孟方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支持孟方维护国家独立自主,尊重孟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支持孟方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务实合作是重要支柱。孟加拉国是最早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南亚国家。九年来,“一带一路”在孟当地创造了近60万个就业岗位,为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中国已连续15年保持孟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为支持孟顺利从最不发达国家毕业,中方还将对孟出口产品100%税目零关税待遇延长至2028年底。孟临时政府成立以来,已有20多家中国企业与孟方签署投资协议,意向投资额近8亿美元,中国已成为临时政府成立以来对孟投资最多的国家。民心相通是情感纽带。今年是中孟建交50周年和中孟人文交流年,两国在医疗、文化、青年等领域共同举办了一系列庆祝活动,掀起了中孟人文交流的热潮。从首批孟医疗团组成功访华,到孟历史上首次无人机表演,再到由中国援助的孟加拉国医科大学机器人理疗中心正式启动,中孟人民在交流互鉴中不断加深理解和友谊。
可以说,中孟关系的五十年,不仅是一段友好交往的历史,更是一部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历史。同为发展中国家,中孟面临着类似的挑战。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治理体系和制度优势。就在上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研究制定“十五五”规划建议,对未来五年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未来五年,中国将继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根本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可以把“不可能”变成“一定能”?人们为何“在中国,看到了未来,看到了信心”?我愿在此分享三个重要“密码”。
——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大党和长期执政党,以中央八项规定为抓手,推进自我革命、永葆先进性。2012年,中国共产党制定并实施中央八项规定,包括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精简文件简报、规范出访活动、改进警卫工作、改进新闻报道、严格文稿发表、厉行勤俭节约等8个方面。八项规定从日常工作的“小切口”入手,自上而下带动了作风建设的全面转变。十余年来,八项规定成为中国政治生态最鲜明的标识,也成为党保持先进性与纯洁性的重要制度保障。
正如习近平主席指出的,“打铁必须自身硬”。只有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一个国家的政治体系才能具有持久生命力。这一过程,不仅重塑了政府形象,也增强了社会信任与国家凝聚力。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清正廉洁、务实为民的变化,增强了制度自信和发展信心。事实证明,敢于刀刃向内,勇于纠治顽疾,才能持续推动政治清明与社会信任的建设。
当今世界,许多国家都在探索如何提升治理能力和政府公信力。中国的经验表明,政治清明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依靠制度约束、长期坚持、自我革命来实现的。我们愿与包括孟加拉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一道,分享这一成功经验,共同推动政治生态清朗、行政体系高效、社会信任稳固的良性循环,助力国家实现长期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符合中国国情、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广泛参与与有效治理相统一。习近平主席强调,一个国家民主不民主,关键在于是不是真正做到了人民当家作主。民主不只是形式上的程序,更是实质上的人民当家作主。民主不仅仅是投票上的参与,而要贯穿于国家治理的全过程。从民意的表达、决策的形成,到政策的执行和监督,只有当人民的愿望真正转化为国家的行动,当制度保障了公平正义、增进了福祉,民主才算有了根本。这正是中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灵魂和精髓。
中国的现代化,没有走西方老路,而是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没有照搬照抄西方民主模式,而是创造了中国式民主。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是贯穿国家治理全过程的制度体系。从基层村民自治到全国人大立法审议,从协商民主到社会监督,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决策、管理和监督,实现了民主形式与治理效能的统一。这一制度设计保证了决策科学、治理有效、社会稳定,为中国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制度保障。人民不仅是选票的拥有者,更是国家发展的参与者、建设者与受益者。这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我们看到,孟加拉国人民正在寻求推进民主进程,为民主转型积极建言献策,也在探索如何让人民更好参与治理、分享发展成果。中方愿同孟方加强治国理念经验的交流,共同探讨符合自身国情的民主治理之路,让民主真正成为发展的助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崇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一脉相承。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刻回答了“世界向何处去”的时代命题。它以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为核心,主张各国命运相连、休戚与共,共同建设一个远离冲突、普惠包容、持续发展的世界。这一理念已被写入联合国多份决议,正从中国倡议转化为国际共识,从愿景蓝图走向行动实践。
在这一宏大框架下,中国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和全球治理倡议。四大倡议各有侧重、相互促进,是具有紧密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全球发展倡议聚焦推动国际发展合作,全球安全倡议着眼对话协商解决国际争端,全球文明倡议致力于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全球治理倡议锚定全球治理体制机制改革的方向、原则和路径。四大全球倡议从发展、安全、文明、治理四个维度,为共建美好世界注入强劲动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战略引领,充分彰显了中国的全球视野、世界情怀和国际担当。

从中国主张到国际共识,从合作理念到共同行动,四大全球倡议已经产生了日益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当前,13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全球发展倡议的落实机制。全球安全倡议已得到13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支持,明确写入140多份双多边文件。全球文明倡议回应了国际社会增进文明对话交流的呼声,2024年6月,第七十八届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决议,设立“文明对话国际日”,成为中国方案为不同文明增进理解信任作出贡献的生动例证。全球治理倡议一经提出,立即引发国际社会强烈反响与共鸣,1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迅速明确表示欢迎支持。
孟加拉国是全球南方的重要成员,是南亚地区和平与发展的积极力量。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愿同孟加拉国一道,继续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引,深化政策沟通与战略协同。中方也欢迎孟方积极参与四大倡议,为构建和平稳定、开放包容、普惠平衡的地区与世界格局贡献力量。
朋友们,
站在中孟关系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进一步巩固政治互信,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的问题上相互支持,不断夯实两国关系的战略根基;必须拓展务实合作,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让合作成果更多更好惠及两国人民;必须深化人文交流,鼓励支持青年、学者、媒体、妇女等各领域加强互动合作,让两国人民增进友谊,为双边关系注入持久活力;必须加强多边协同,在联合国等多边平台保持密切沟通合作,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包容的方向发展。
当前,孟加拉国正处于民主转型与国家振兴的关键阶段。中国衷心祝愿孟方大选顺利、社会稳定、民生改善。中方愿同孟方一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弘扬独立自主的精神,共同探寻符合各自国情、顺应时代潮流的现代化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