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8日,驻埃塞俄比亚使馆临时代办孙明晰在埃塞俄比亚主流媒体《先驱报》以英语发表署名文章《从“十四五”看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与启示》,介绍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和中国“十四五”期间发展成就,总结中国式现代化成功经验,表示愿以中埃塞建交55周年为契机,与埃塞携手实现共同发展,书写南南合作的新篇章。全文如下:

从“十四五”看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与启示
2025年10月20—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召开,系统总结“十四五”(2021-2025年)时期发展成就,并为下一个五年规划指引了方向。“十四五”期间,中国在复杂环境中取得突破性进展,展现了独特发展路径的活力。
中国式现代化:破解两大世界性发展难题
中国式现代化以创新实践打破发展困局,成功破解两项曾被认为“不可能”的世界性难题。
其一,实现经济快速发展与社会长期稳定的双重奇迹。“十四五”期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从2020年的101.6万亿元增长至2025年预计140万亿元,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持续超30%;同时,中国是全球犯罪率最低的国家之一,民众安全感达98.4%,用实践证明大国发展中“增长与稳定可兼得”。
其二,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并巩固成果。中国用8年时间实现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脱贫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8%,建成产业帮扶项目超16万个,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超70%的减贫成果。
五年规划:中国发展的独特治理经验
科学制定并接续实施五年规划,是中国发展的重要成功经验。从1953年“一五”计划至今,中国以长期战略眼光统筹发展,通过引导资源要素跨周期合理配置,促进经济社会快速稳定发展。“十四五”期间,这一优势尤为凸显:中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跻身前十,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前沿领域创新硕果累累,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公共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达到60%左右,依靠内需和创新驱动共同推动经济增长的新格局正在形成,为国家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高质量发展:绿色转型的中国实践
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发展的核心方向,绿色转型是关键抓手。“十四五”期间,中国建成全球最大清洁电力体系,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突破12亿千瓦,完成造林1.64亿亩,森林覆盖率提升至25.09%,贡献全球1/4的新增绿化面积,产业绿色升级成效显著,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1.6%,新能源汽车年产量突破1300万辆,占全球60%以上,展现“生态与发展共赢”的可能。
以人民为中心:民生改善的真实答卷
“人民至上”是中国发展的根本理念,“十四五”期间民生福祉持续提升。教育覆盖面持续扩大,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60.8%,基础教育水平进入世界前列。社会保障体系更完善,基本医保参保率超95%,全国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4万多个,1.1亿居民居住条件改善;南水北调工程累计调水超820亿立方米,解决1.85亿人的饮水问题,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民众。
统筹发展与安全:筑牢稳定根基
在发展中保障安全,是中国的重要治理原则。“十四五”期间,中国粮食产量连续稳定在6.5亿吨以上,确保14亿人“饭碗安全”,国家管网输能能力提升。产业链韧性不断增强,中央企业带动上下游900万户企业发展,工业发展体系全、品种多、规模大,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等重大关系得到良好统筹,为发展筑牢安全屏障。
高水平开放:共促全球发展
中国坚持扩大开放,推动经济全球化。“十四五”期间,累计实际使用外资超7100亿美元,新设外资企业23.5万家。西部陆海新通道联通全球127个国家,2024年中国货物贸易规模达6.16万亿美元,连续八年居世界首位。今年6月,中国宣布给予全部53个非洲建交国零关税待遇,以开放姿态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
中埃塞建交55周年:共乘发展东风,共绘合作蓝图
今年恰逢中国与埃塞俄比亚建交55周年,半个多世纪的携手同行,见证了中非友好的深厚底蕴,更彰显了中国发展为伙伴国带来的实实在在机遇。中国在“十四五”期间积累的基础设施建设经验、绿色发展技术与减贫治理方案,正通过务实合作转化为埃塞的发展动能——亚吉铁路通车以来累计货运量超1200万吨,为埃塞降低物流成本30%;中企参与建设的阿达玛风电项目、阿瓦萨工业园等项目,直接创造超5万个就业岗位,助力埃塞工业化进程。面向未来,中国将继续以自身发展为埃塞搭建更广阔的合作平台,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深化产能、绿色、数字、农业现代化等领域合作,分享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经验,与埃塞携手实现共同发展,书写南南合作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