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6日,驻希腊大使方遒在希腊主流媒体《每日报》发表署名文章《解码绿色中国,共建美丽家园》,宣介中国绿色发展成就、成功经验以及对全球绿色转型的积极贡献,阐释习近平主席站在全人类前途命运高度,就全球气候治理提出重要主张,并宣布中国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的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强调中希绿色合作前景广阔,中国愿同希腊深化合作,共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家园。全文如下:

不久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李希率中共代表团对希腊进行正式友好访问。两国领导人就治国理政经验和中希互利合作等进行了深入交流,“交流互鉴”、“绿色发展”、“新能源”等成为两国领导人交流中的高频词汇。
当今世界,气候变化已成为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没有哪个地区可以独善其身,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置身事外。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全人类的团结与行动。中国和希腊作为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好伙伴,在推动绿色转型、应对气候危机方面始终保持着高度共识与紧密合作。
近年来,两国在绿色低碳领域的合作成果丰硕。希腊北部色雷斯,中国企业投资运营的风电场为千家万户送去清洁的绿电;雅典街头,中国新能源公交车穿梭往来;地中海明媚的阳光下,中国制造的光伏板源源不断地将阳光转化为电能——这些生动的画面,正见证着中希携手共促绿色发展的新篇章。
而在亚欧大陆的另一端,中国的绿色故事同样每天都在上演。自习近平主席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20年来,中国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取得了显著成果。中国已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成为全球能耗强度下降最快的国家之一。在全球率先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荒漠化和沙化面积“双减少”。自2012年以来,中国累计完成营造林面积11.6亿亩,森林覆盖率已超过25%,为全球贡献了四分之一的新增绿色面积。
如今,全球一半以上的新能源汽车行驶在中国的大地上。新能源公交车已占全国公交总数的82.7%,每天超过2亿人次的中国民众以绿色出行方式拥抱低碳生活。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健全的产业体系和持续的创新能力,不仅满足了自身绿色转型的需要,也为全球市场源源不断提供高质量的新能源汽车,80%以上的光伏组件和70%的风电装备,这不是所谓的“产能过剩”,而是中国以实际行动助力全球新能源发展、推动世界绿色转型的生动体现。
逐“绿”前行,向“新”而动——中国不仅是绿色发展的受益者,更是全球可持续转型的重要推动者。许多希腊朋友关心,中国为何能够持续保持绿色创新与发展活力?我认为,这主要源于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一是源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面对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的平衡问题,中国共产党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坚守生态红线,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相统一,探索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现代化道路。
二是得益于“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制度优势。中国具有长期规划、持续落实的治理能力。从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就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确立为基本国策,把可持续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每一个五年规划、每一个中长期目标都以务实行动贯彻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用“滴水穿石”的韧性和恒心,推动绿色事业不断向前。
三是来自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倡导“天人合一”是绿色中国的文明基因。今天,这一理念已经融入每一位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从自觉光盘行动到全民义务植树,从主动垃圾分类到拒绝“白色污染”,从拥抱新能源汽车到掀起跑步骑行热潮,从提倡共享经济到玩转二手交易……绿色理念已成为中国社会的新风尚,成为全民共识与行动。
今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郑重宣布中国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开启了中国绿色发展与全球气候行动的新征程。这既是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体现了中国对全球绿色转型的责任担当,为遭遇困境的全球气候治理进程注入了信心与希望。
展望未来,中国愿继续同希腊一道,深化绿色合作,共同守护我们的蓝色星球。让我们携手前行,相互学习借鉴,共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家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