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4日,驻马达加斯加大使季平在马主流媒体《午报》发表了题为《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为非洲发展提供新机遇》的署名文章,宣介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阐明五年规划为实现中国之治提供的重要指引作用,展望“十五五”时期中非合作的广阔前景。

全文如下:
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为非洲发展提供新机遇
上月下旬,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了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这是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会议总结了过去五年中国在各领域发展取得的成就,并就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2026-2030)规划提出建议,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
作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五年规划是衔接短期发展任务与长期战略目标的顶层设计,通过接续编制实施确保发展的连续性,为包括对外开放在内的各项事业提供明确指引。从20世纪50年代初至今,中国已经连续编制实施了14个五年规划(计划)。1952—2024年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率达到了7.9%,并实现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全方位进步。历经70多年的接续奋斗,中国从一个极度贫穷落后的国家,一跃成为人均收入超过1.3万美元、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近30%、综合国力居世界前列的国家。
与此同时,中国对非开放合作也为非洲工业化进程、民生改善及经济复苏注入了强劲动力。中国对非洲53个建交国实施100%税目产品零关税,是首个对非洲作出此承诺的主要经济体,零关税政策实施后,今年1—7月,中国自非洲最不发达国家进口额达396.6亿美元,同比增长10.2%。中国为非洲农产品输华建立“绿色通道”,中非农产品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五年来,中国已成为对非投资规模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截至2023年底,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存量超过 400亿美元。自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后至2025年3月底,中国企业对非洲新增投资133.8亿元人民币。2025年中非经贸博览会吸引53个非洲国家、近4700家中非企业参与,共签约项176个、金额113.9亿美元,充分展现了中非投资合作的强劲活力。此外,中国企业还持续助力非洲破解基础设施瓶颈,累计参与新建和改造铁路超过1万公里、公路近10万公里、桥梁近千座、港口近百个、输变电线路6.6万公里、骨干通讯网络15万公里。
未来五年,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将为包括马达加斯加在内的非洲国家发展提供更大的历史性机遇。一方面,中国的大市场,将成为非洲产品的“全球展销台”,特别是零关税政策与“绿色通道”的叠加,将使非洲农产品、特色工业品更具竞争力。马达加斯加羊肉自去年9月获得输华准入后,截至2025年11月已累计输华600余吨。目前,我们正在同马方商签花生、绿豆、羊脊骨输华议定书,未来将有更多马达加斯加特色农产品出现在中国市场上;另一方面,中国完整产业链与非洲资源和人口优势深度结合,将打造“中非制造”新品牌,助力非洲融入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中国的开放不是独善其身,而是兼济天下;不是短期策略,而是长期战略。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国还愿与非洲国家共同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改革,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在贸易规则、投资便利化等领域发出发展中国家共同声音,共同谱写发展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