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专题 > 当年专题 > 大使谈中国之治 > 总领事之声

驻卡拉奇总领事杨云东在巴媒体《黎明报》发表署名文章《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有益实践和全球贡献》

来源:(驻卡拉奇总领事馆) 2025-11-10 13:58

2025年11月10日,驻卡拉奇总领事杨云东在巴主流媒体《黎明报》发表署名文章《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有益实践和全球贡献》,详细阐述了中国在污染防治、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和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方面所做的努力和贡献,强调中巴两国近年开展的一系列绿色低碳合作已为巴带来积极变化,中国将以“十五五”规划为契机,继续同巴方深化绿色合作,为巴开拓绿色发展机遇,实现互利共赢。全文如下:

近十年来,中国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开辟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中国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显著改善全国空气和地表水质质量,初步遏制土壤污染加重趋势。中国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修复面积达800万公顷,完成国土绿化任务超660万公顷,治理荒漠化、沙化土地33.6万平方公里。中国还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全世界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守护80%以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目前,中国共有34个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位居亚洲第一。

中国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中国大力发展环境友好、智能高效、资源集约型新质生产力,完善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和标准体系。对从事污染防治的第三方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钢铁等传统企业加快智能化、绿色化改造。上述举措也催化了“生态+”业态,打造生态农产品总数7.8万个,乡村旅游重点村镇1597个。中国构建起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光伏、风电装机容量连续10年位居全球首位,水电、生物质发电装机均稳居世界第一。中国还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全国60%以上碳排放。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环境与气候治理,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出重要贡献。中国作为主席国成功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推动达成《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举办《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等,得到国际社会积极响应。中国坚定履行《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累计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占发展中国家淘汰量的一半以上。2024年,全球新增装机容量中近64%由中国贡献,全球风、光发电项目平均度电成本累计下降超过60%、80%,很大一部分归功于中国。据估计,到2035年中国温室气体净排放预计较峰值下降绝对量达10亿吨以上,超过美欧达峰后五年下降绝对量之和。中国还持续推进应对气变国际合作,提供并动员1770亿元项目资金用于支持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变。

巴基斯坦是全球最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国家之一,绿色发展与生态治理对巴来说从来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中巴两国开展的一系列绿色低碳合作已为巴带来积极变化:中国生产的新能源汽车在巴广受欢迎;中方建设的苏吉吉纳里(SK)水电站、大沃风电项目等水电、风电、光伏和核心输电网项目陆续投产,为当地持续提供清洁廉价电力;在中国西昌发射的巴遥感卫星01星和中巴地球科学研究中心等合作项目也助力巴方提升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走绿色包容发展之路已日渐成为中巴合作的重要共识和应有之义。

近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国将以“十五五”规划为契机,秉持中巴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中巴经济走廊“2.0升级版”框架下同巴方深化绿色合作,通过政策协调、机制保障、项目支持等方式,协助巴方增强气候韧性,开拓绿色发展机遇,实现互利共赢。

返回顶部
信息提示

您即将离开外交部门户网站,跳转到其他网站,
是否继续访问?

继续访问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