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沙特大使李华新接受沙特《欧卡兹报》专访
来源:    2016-09-01 21:10
[字体: ]      打印本页

  沙特王储继承人穆罕默德访华前夕,驻沙特大使李华新就此次访问、中沙关系、两国高级别联合委员会首次会议、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以及联合国改革、南海问题等地区和国际热点问题接受沙《欧卡兹报》专访。2016年8月27日,该报在重要版面刊登了专访实录,全文如下:

  问:您如何看待中沙战略伙伴关系的未来及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合作?

  答:中沙两国自1990年建交以来,双边关系发展迅速,各领域务实合作不断深化。今年初,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沙特进行了历史性访问并取得丰硕成果,两国元首决定将双边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一致同意建立两国高级别联合委员会,进一步统筹和促进双方各领域合作,两国还签署了涉及“一带一路”、产能合作、产业园区建设、能源、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反恐、文化等各领域的14项合作协议。

  本月底,沙特王储继承人兼第二副首相、国防大臣穆罕默德亲王将访华并主持召开两国高委会首次会议,中方领导人将与亲王殿下会见,双方还将就两国在政治、外交、“一带一路”、能源、经贸、投资、军事、安全、文化、科技、旅游等各领域进一步加强合作进行深入探讨,并签署一系列重要合作协议。中方高度重视此次访问,并进行了精心安排。相信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两国将以高委会为契机,不断丰富中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内涵。

  政治上,两国均坚持不干涉内政原则,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立场相近。双方应不断深化政治互信,继续坚定支持各自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进一步密切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协调与配合,加强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以及中阿合作论坛等国际和多边框架下的合作;经济上,沙特是中国最大的石油供应国和在西亚非洲地区最大贸易伙伴,中国是沙特第一大贸易伙伴,两国经济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巨大。双方应加紧“一带一路”倡议与沙特“2030愿景”的对接,打造以能源为主轴,以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两翼,以核能、航天卫星、新能源等高新领域为突破口的合作新格局。此外,中方在制造业、高铁、航运物流方面具有优势,愿积极同沙方开展互利合作。军事合作是中沙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方愿同沙方进一步加强两军高层互访,增进相互交流与合作,共同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问:中沙关系中哪些领域需要更多的发展?

  答:中沙都面临着发展本国经济、不断改善人民生活的共同任务,都有着加强各领域相互合作的共同愿望,两国经济互补性强,双方合作已有良好的基础,且进一步加强合作的潜力巨大。我相信,在两国领导人的关怀下,在两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双方各领域合作都将有良好的前景,并有利于地区稳定和发展。

  问:您怎么看萨勒曼国王为寻找伊斯兰世界及地区问题的出路所付出的努力?

  答:沙特阿拉伯是伊斯兰教发源地和伊斯兰教两大圣城麦加和麦地那的所在地,在阿拉伯世界和伊斯兰世界具有重要影响力。在萨勒曼国王的英明领导下,沙特社会经济稳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并为维护地区安全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中方对此表示赞赏,支持沙方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问:中国在二十国集团峰会上将提出什么政治和经济构想?您如何看沙方高级别出席此会及其对峰会成果的影响?

  答:杭州峰会将以“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为主题。在峰会主题之下,设定了“创新增长方式”“更高效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强劲的国际贸易和投资”“包容和联动式发展”“影响世界经济的其他突出问题”等重点议题。创新增长方式,重在推进改革创新,开辟和抓住新机遇,提升世界经济中长期增长潜力。完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重在增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提高世界经济抗风险能力。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重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激发世界经济增长活力。推动包容、联动式发展,重在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增强世界经济发展动力。

  中方希望通过举办杭州峰会实现以下目标:一是发挥G20引领作用,为世界经济发展指明方向。二是加强国际经济合作,共同应对风险和挑战。三是创新机制建设,打造合作平台,为G20从危机应对向长效治理机制转型提供坚实保障。

  沙特是G20中唯一的阿拉伯国家,为G20发展做出了贡献。中方高度赞赏沙方积极参与G20杭州峰会各项筹备工作,欢迎并重视沙领导人出席此次峰会,期待同沙特在内的各方一道,共同推动杭州峰会取得惠全球、利长远的积极成果。

  问:如何能够使联合国真正发挥作用,发出听得到的声音,跳出大国的势力范围圈?

  答:中方支持联合国安理会改革,主张优先增加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让广大中小国家有更多机会参与安理会决策并发挥更大作用。安理会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广大会员国切身利益,应继续通过民主协商,寻求“一揽子”解决方案,并达成最广泛一致。中方愿同各方共同努力,推动改革朝有利于联合国长远发展和会员国团结的方向发展。

  问:叙利亚危机延宕多年,这场悲剧将持续到何时?中国是否会采取行动?

  答:中方始终关注叙利亚问题,主张有关各方全面执行安理会关于叙问题的第2254号决议,希望各方为确保叙境内实现真正和全面停火、推进叙利亚问题政治解决进程发挥更大作用,呼吁叙双方尽快恢复谈判,早日达成政治解决方案。

  中方一直为妥善解决叙利亚问题发挥积极作用:一是推动安理会制定并通过有关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第2254号决议。二是积极参与国际支持小组各项活动,及时提出中国方案和建议。三是始终同叙利亚政府及反对派保持沟通联系,积极劝和促谈。四是一直并将继续向叙难民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并愿在叙未来实现和解后的重建中发挥中国的作用。

  今年3月,中方还任命了叙利亚问题特使。中方将继续本着客观公正立场,为叙问题的政治解决发挥建设性作用。中方愿同包括沙特在内的各方加强沟通与协调,积极推动叙问题政治解决进程。

  问:胡塞叛军仍在狡辩且拒绝执行任何决议,中国怎么看也门危机?

  答:中国始终主张通过政治途径解决也门问题,坚定主张维护也门主权、独立、统一和领土完整,坚定支持也门政治过渡进程,坚定支持联合国斡旋努力,坚持不懈地劝和促谈,希望有关各方在联合国安理会相关决议、海合会倡议和也门全国对话会议成果文件基础上,通过友好协商达成符合也门实际,照顾各方关切的政治解决方案。

  今年4月份,也门交战双方在科威特开始举行第三轮和谈。中国积极参与斡旋,与联合国秘书长也门问题特使、也门交战双方代表团和其他有关国家驻也门使节保持密切沟通,根据谈判进展情况及时做有关方面工作。我们将继续坚持客观公正立场,坚定支持也门政治过渡和经济重建进程,将继续致力于劝和促谈,为政治解决也门问题发挥积极建设性作用。

  问:中国如何看待南海问题,如何不诉诸武力、通过对话解决?

  答:二战后,中国根据《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确立战后秩序的文件收复南海诸岛,是战后国际秩序和相关领土安排的一部分,受《联合国宪章》等国际法保护。其后菲律宾、越南等国非法武力侵占中国南沙群岛部分岛礁。根据国际法,中国完全享有自保权和自卫权,也有能力收复上述岛礁。但从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出发,中国长期以来一直保持高度克制,寻求通过谈判和平解决。

  中国政府最先提出并始终坚持“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坚持通过谈判协商和平解决争议,通过规则和机制管控争议,通过开发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坚持维护南海航行和飞越自由及南海和平稳定。这是中国解决南海问题的基本政策,也是庄严承诺。过去几十年来,南海地区形势总体稳定,东南亚地区实现高速发展,是中国和有关国家对国际社会的巨大贡献。尽管当前南海和平稳定受到一些干扰,但中国坚持通过双边谈判协商和平解决南海问题的政策没有变化。这是中国对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坚守,也是管控和化解南海问题的必由之路。

  说到南海问题,不得不提到日前菲律宾单方面提起的所谓“南海仲裁案”。中菲南海有关争议的核心是菲律宾侵占中国南沙群岛部分岛礁而引起的领土问题及南海部分海域海洋划界问题,其中领土问题不属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调整范围,海洋划界问题已被中国于2006年根据《公约》第298条作出的有关声明排除适用争端解决程序。

  菲律宾前政府单方面提起所谓仲裁案,违反了中国与包括菲律宾在内的东盟国家在2002年《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中作出的由直接有关当事国通过谈判解决有关争议的承诺,侵犯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损害了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仲裁庭的成立缺乏合法性,对本案不具管辖权,其裁决明显扩权、越权,不可能产生任何法律效力。中国不接受、不参与仲裁,是在依法维护国际法治和地区规则。

  在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问题上,中国不会接受任何未经中方同意的第三方解决方式,不会接受任何强加于中国的解决方案。中国将继续坚持依据国际法,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同直接有关的主权国家谈判协商,和平解决有关争议;坚持维护各国依法享有的航行和飞越自由;坚持全面有效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并在此框架下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磋商进程,维护好本地区的和平稳定。

  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有识之士,尤其是国际法律界人士对此案表明了担忧和质疑,90余国的230多个政党对中方的立场和主张表示理解和支持。

  尤其要指出,今年5月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中阿合作论坛第七届部长级会议发表的《多哈宣言》强调,包括沙特在内的阿拉伯国家支持中国同相关国家根据双边协议和地区有关共识,通过友好磋商和谈判,和平解决领土和海洋争议问题;强调应尊重主权国家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缔约国享有的自主选择争端解决方式的权利。中方对此表示高度赞赏,希望沙特和其他阿拉伯国家继续坚持这一公正立场。

  问:中方在反恐问题上是否会有更大行动?中方认为该如何根除恐怖主义?中沙在打击“伊斯兰国”及其它恐怖主义上沟通如何?

  答:恐怖主义是人类的共同威胁,打击恐怖主义是每个国家应该承担的责任,中方一直积极参与国际反恐合作。反恐的治本之策是要根除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只有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妥善处理地区冲突,倡导不同文明、宗教、民族之间的平等对话,才能根除恐怖主义。中国和沙特都是恐怖主义的受害者,中国政府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反对将恐怖主义与任何宗教或教派挂钩,中方将本着相互尊重、平等合作的精神,同各国一道共同应对恐怖主义威胁和挑战。

  中沙两国在打击恐怖主义问题上保持着良好交流与合作,并建立了有效磋商机制。中方赞赏沙支持建立联合国反恐中心,赞赏沙等国组建伊斯兰反恐联盟,支持沙在此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中方感谢沙方对其打击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以及“东伊运”等恐怖组织方面所提供的支持和配合,愿同沙方进一步加强在该领域的协调与合作。

推荐给朋友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