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4日,驻沙特大使李华新在全球发行的阿拉伯文报纸《中东报》发表署名文章《中沙携手,助力G20杭州峰会成功》,全文如下:
9月4日至5日,二十国集团第11次峰会将在中国杭州举行,这是中国首次承办G20峰会,也是该峰会首次在非西方的发展中大国举行,为此,中方此次特地邀请了东盟主席国老挝、非盟主席国乍得以及埃及、哈萨克斯坦等国参会,本届峰会将成为发展中国家参与最多、达成成果最多的一届。
今年G20峰会将为中沙关系进一步发展提供良好平台,沙特是G20中唯一的阿拉伯国家,也是在国际能源领域具有主导地位的大国,中沙双方在G20合作框架内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中沙自1990年建交以来,双边关系迅速发展。如今,沙特是中国在西亚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和全球第一大原油供应国,中国也是沙特第一大贸易伙伴。双方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不断深化拓展在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劳务合作、产业产能、航天卫星、科技、核能与可再生能源等领域务实合作。今年1月,习近平主席对沙特进行了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国事访问,其间中沙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两国关系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近日,沙方领导人访问中国并出席G20峰会,其间举办中沙高级别联合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沙外交大臣朱贝尔阁下曾表示,沙方坚定支持中方举办G20峰会,将与中方就此加强协调与配合,相信本届峰会将会是一次成功的峰会。
毫无疑问,二十国集团对于全世界意义举足轻重。G20成员国GDP占全球85%,贸易总额占全球80%,在全球化高速发展的今天,G20成员国的“风吹草动”直接影响着世界经济动向。二十国集团机制诞生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最紧要的关头,当时,全体成员国同心协力,努力营造世界经济企稳复苏的新局面,确立二十国集团作为国际经济合作主要论坛的地位。当前,二十国集团峰会正面临从危机应对机制向长效治理机制的转变,议题从短期问题向深层次和长期问题延伸,其范围涉及经济、国际贸易、能源、安全、气候变化等一系列领域。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地缘政治冲突不断,恐怖主义和难民问题进一步突出。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今年的G20峰会被赋予更丰富的意义和更重要的责任,世界各国都期待杭州峰会能就世界经济发展和全球治理传递中国思想,贡献中国方案。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对于全球经济的贡献度位居全球首位,根据世界银行就今后三年主要经济体对世界经济贡献率的分析,中国经济2018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高达26.4%。中国将继续落实“十三五规划”,推进各领域结构性改革,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并通过加强与世界各国互联互通、互利合作,为世界经济复苏贡献“正能量”。
二十国集团活动纵贯2016年全年,中国20个城市共举办66场各类会议,其中部级会议就达23场。这些会议不仅为最终的杭州峰会提前“预热”,也初步敲定了杭州峰会即将达成的成果。在9月的杭州峰会上,中方以“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为主题,并在议题上设置了“创新增长方式”、“更高效全球经济金融治理”、“强劲的国际贸易和投资”、“包容和联动式发展”四大板块。中国希望通过主办本次杭州峰会,聚焦世界经济面临的核心挑战和突出问题,与各方一道,共同寻找方案,贡献中国智慧,推动G20从危机应对机制向长效治理机制转型,引领世界经济增长和国际经济合作方向。
此次峰会的主办地杭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古代有一句谚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同时又是一座创新、现代化的国际城市。相信峰会各国元首和首脑将在杭州感受到中国独特人文韵味和蓬勃朝气,共同探索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